妈妈的青少年时代
文/烨子
写在前面的话:年过60的妈妈,和普天之下的大多数母亲一样,普通而又平凡,但每个人又都与众不同,妈妈自有她自己的特别经历。明日即是母亲节,谨以此短文送给妈妈,愿妈妈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妈妈的青少年时代基本都在村办花炮厂度过的,从12岁到23岁,一直呆了十多年,直到嫁给爸爸后才离开花炮厂。
这个事实,直到前几天我才有机会听妈妈亲口告诉我。
前些日子,因为有事,要陪妈妈一起出趟远门,几乎每一次,妈妈出远门都需要别人陪伴,理由很简单:因为妈妈不识字,怕她错过目的地站台。之前一直是爸爸陪同,但今年爸爸没在我家,所以,这一次(也是记忆中的第一次)由我陪同妈妈出远门。其实,妈妈是否真的一字不识我也不敢肯定,因为我没有亲自问过,妈妈也没有亲口和我说过,只听过妈妈只言片语。在去往火车站的公交车上,我突然想亲口问问妈妈是不是真的一字不识,顺便也想知道具体原因,于是和妈妈聊起了她的往事。
原来,妈妈并非一字不识,小时候也念过几年书,但由于用的少,后来也就渐渐忘的差不多了。小时候,念完小学二年级(也就是第四册),三年级开学后,把书刚领回来,外婆便把书退回给了学校,学校老师把书送回到妈妈家里,外婆又给退回去,理由是别家的女儿这个年龄已经给家里赚钱了,她还在花钱,再说女儿长大后都要嫁人的,读了书也是帮别人读,所以,基于这两个理由,不顾外公、学校老师的劝阻,外婆坚持让妈妈去了村办企业花炮厂开始学做鞭炮。那一年,妈妈才12岁。
就这样,在12岁这个年龄(按照现在的法律,当时妈妈还是一名童工),妈妈成了村办企业的一名学徒工,而且这一身份伴随了她整个青少年生涯。
直到16岁,文化大革命正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时期,响应政府的号召,她参加民兵训练,成为一名女民兵。这样,除了工人的身份外她又多了一个民兵的身份。白天经常需要参加训练,训练结束还要去上班,但那时候年轻,并没觉得累,经常是训练结束后坚持上班到凌晨。
对于外婆让其过早辍学这件事,妈妈很长时间里都难以释怀,甚至在长大成人后为这事还曾冲外婆发过脾气。我能理解妈妈的心情,如果她能有机会多上几年学,多读几年书,命运或许不一定有很大的改观,但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加便利,至少,能看懂火车、汽车站台名称,每次出远门不需要别人陪伴,自己可以来去自由。另外看电视不用靠猜,能看懂中文字幕,在解读的时候不用闹出一些笑话(在我儿时已经识字较多的能看懂电视里大部分字幕的时候,我发现了妈妈对字幕的解读有时是不对的,很多的解读是依靠图像来猜的,有时完全猜错了字幕的本意)。还有就是,至少不会经常拨错电话(经常她在回拨手机的时候是不知道哪个人打给她的,尽管我们在帮她添加别人手机号码的时候都输入了相应的名字,可是,她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