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开凌志他开宾利:香港打工皇帝3.5亿买豪宅,为何不自己创业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很多打工仔的终极梦想,就是有一天能自己开公司、当老板。
怎奈兜里没钱、圈里没人,也只能做做梦罢了。
可就有这么一个人,以一己之力,帮老板打下了千亿江山。
随后便是连续20年的年薪过亿,人送称号——香港打工皇帝。
按理说,他可是要钱有钱,要名有名了。
可直到今天,仍在给别人打工。
这个人,就是和记黄埔的总经理,李嘉诚最得力的左膀右臂,霍建宁。
难道霍建宁不知道“自己当老板很爽”吗?
那他为什么没有另立门户呢?
其实,如果你了解了霍佳宁跌宕起伏的职场生涯,就会明白他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
甚至可以说,当打工仔,才是霍建宁最明智的选择!
01 少年才俊,困于“内卷”
1953年,霍建宁出生于香港。
虽不算名门望族,但霍家也并非普通家庭。
霍建宁的父亲,曾是总统府的英文翻译。
再上一辈,更是做过军品运输处电台的总台长。
从小,霍建宁的父母就非常注意对他的教育。
中学读的是香港传统名校——拔萃书院。
从香港大学毕业后,又赴美留学。
天资聪慧的霍建宁也不负众望,不仅拿下了圣约翰大学的文学学士。
随后,又辗转到澳洲学习,拿到澳洲财务管理学位,并拿下了专业会计师资格。
1979年,27岁的霍建宁学成归来。
经朋友介绍,到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做了一名会计主任。
彼时的长实集团,刚刚收购了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
可谓是春风得意,风光无限。
大批优秀人才,涌入长实。
那阵势,大有如今互联网大厂在用工市场上的热度与人气。
所以,在人才济济的长实,初出茅庐的霍建宁,又该如何脱颖而出呢?
02 不会谈判的会计,不是好董事
其实,不光是霍建宁,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有类似的困惑:
明明上学时很出色,但到了职场后,竟掀不起一丝水花。
情急之下,想多表现表现,结果反而出了洋相。
怎么办?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复杂。
比如说,初入长实的霍建宁,就很少有“急于表现”的行为。
反而是:别人表现时,他低调做事,别人争功时,他仍是踏踏实实地做好分内工作。
实际上,所有领导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即使在专业上,他不是最出色的,但识人的能力,绝对是每位领导的必修课。
关键就在于——他愿不愿意看见。
很幸运,霍建宁遇到了一个乐于发现千里马的领导。
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砸向了他。
从而开启了霍建宁向长实核心层进军的第一步。
80年代初,时任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的马世民,到日本出差。
需要一个懂会计的同事随行,帮着处理一些财务上的事情。
霍建宁就这样被借调了过去,参加了这次日本之行。
在谈判中,霍建宁舌战群儒,技压群芳。
不仅财会知识超群,口才也是无人能及。
让久经沙场的马总,大吃一惊:
“真没想到,这个平时不声不响的小伙子,还是个谈判高手!”
回到香港,马世民便向李嘉诚大力推荐霍建宁。
考察了一段时间,李嘉诚也对这个务实的小伙子印象很好。
1985年,霍建宁被任命为长实集团执行董事,分管和记黄埔(简称“和黄”)的业务发展。
这时,距和黄被长实收购,已经过去了6年。
然而,受海外亏损业务拖累,和黄的业绩却一直不温不火,股价也长期处于低位。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刚上任的霍建宁,便给李嘉诚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03 浑身都是赚钱细胞
你可能会觉得,霍建宁这升迁速度,也太快了!
从会计主任到集团董事,只用了6年。
这是多少社畜,兢兢业业二三十年,也很难达到的高度啊。
这就不得不说到,霍建宁与其他打工人的不同之处了——
学会计出身的霍建宁,在“赚钱”这件事情上,真心天赋极高。
曾有港媒评价他是:浑身充满赚钱细胞的人。
如果说,李嘉诚325亿美元净资产中,有一半是靠着他人的帮助赚来的。
那其中至少有一半,离不开霍建宁的功劳。
1981年,香港地产行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
李嘉诚有意趁此良机,把和黄旗下的黄埔船坞盘活。
怎奈黄埔船坞的这块地,原来的土地属性是工业用地。
如果想改做商用的话,至少要补交28亿的差价。
考虑连年没有盈利的和黄,这个成本,的确有点高。
就在李嘉诚左右为难的时候,霍建宁出现了。
他胸有成竹地对李嘉诚说:“再等等,反正地已经是我们的了。”
果然,两年后,香港地产泡沫破裂。
整个地产行业崩溃,到处都是慌不择路抛售楼盘的地产商。
李嘉诚也觉得这下可以不用纠结了。
而霍建宁却说:“是时候出手了。”
最终,和黄只补交了3.9亿差价,便拿到了黄埔船坞的开发资质。
这就完了吗?
当然没有。
随后,他们在这块地上,建起了如今仍是地标性建筑的黄埔花园。
1984年,地产回暖。
黄埔花园一开盘,就被抢购一空。
李嘉诚可高兴坏了,心想这次赚到了。
可没想到,霍建宁再次劝住了他。
霍建宁建议李嘉诚先别急着租商铺,而是等开发成商业中心再整体出租。
结果,在霍建宁的周密策划下,这一个项目,就让李嘉诚足足赚了50亿。
这样的员工,如果你是老板,能不重用吗?
于是,霍建宁从此便平步青云——
1985年,升任长实执行董事,对“和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创新。不仅终结了连年亏损的现状,更是实现了年盈利过亿的佳绩;
1986年,主导加拿大油气田收购案,在国际油价暴跌的不利条件下,助其重新在多伦多证交所上市,给集团带来65亿港元的利润。
1987年,任长实副董事总经理,成为上市公司中最年轻的企业高管。
1989年,又极具前瞻地进军欧洲电信业务,为后来的“千亿卖橙”神话打下了基础。
1993年,凭借出色的业绩,霍建宁接替了自己的“伯乐”马世民,成功坐上和黄总经理的位置。
可以说,李嘉诚集团的一步步壮大,离不开霍建宁这位头号功臣。
而霍建宁也及时抓住了机遇,借助李嘉诚事业拓展的重要时期,在接连的大单中屡建奇功,奠定了自己在李嘉诚身边的重要地位。
所以,霍建宁赚钱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在一次采访中,他非常大方地分享道:
“赚钱的秘诀是要打破常规,求新求变,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做出别人做不出的价值。”
这句话,在随后让他名扬天下的“千亿卖橙”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04 谈成一笔买卖,年薪飙升过亿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扑面而来。
虽说对于根基深厚的李嘉诚产业来说,这场风暴没有造成毁灭性打击。
但也点醒了李嘉诚。
他清楚地意识到:如果长江实业只局限在港岛发展,很容易在下一次风暴中倒下。
于是,向全球化进军,被提上了日程。
很快,长实集团便“跟风”收购了英国电讯网络公司Rabbit。
可谁知,Rabbit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在已转向移动通讯的欧洲市场中,毫无优势可言。
好在,长实手里还有一张牌:之前一直不被看好的Orange公司。
此时,霍建宁自告奋勇,挑起了这个项目的大梁。
1994年,Orange的用户不过300万。
1999年,其用户数竟冲过了3500万,年增长率超过60%!
不仅如此,早在3年前,Orange就在霍建宁的运作下,成功在英国上市。
可以说,这家通信公司,已经帮和黄赚回了所有本金。
然而,按照惯例,回本并不能阻挡霍建宁赚钱的脚步。
所谓: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做出别人做不出的价值。
随着Orange越来越强大,霍建宁决定将其卖出。
理由也很简单:互联网与电信业务已火遍全球,正是高位抛出的好机会。
于是,Orange这块肥肉,引来了英国沃达丰和德国曼内斯曼,两大巨头。
可以说,谁能吃下这颗“橙子”,便能在争夺行业龙头之路上,跨出一大步!
看穿两位大佬心思的霍建宁,便设了一个局。
让两大巨头充当“鹬蚌”,“和黄”来坐收渔翁之利。
话虽这么说,毕竟涉及数额巨大。
谈判的过程,也是相当的惊心动魄。
据说,临近关键点时,李嘉诚连睡觉都要把手机铃声调到最大,生怕错过霍建宁从英国打来的汇报电话。
1999年10月,曼内斯曼用1130亿买下了Orange 44.8%股份。
消息一经发布,举世震惊。
而,霍建宁的钱,还没赚到位!
转年2月,不死心的沃达丰一狠心,直接连曼内斯曼一起,都收入了麾下。
将近2000亿美元的交易额,刷新了人类商业史上并购案的最高值。
而这次合并带来的溢价,直接让霍建宁的和黄,增加了500亿港币收入。
一时间,和黄股价飙升近90%,以144港元的价格,创下历史新高!
而霍佳宁也因此一战成名,从集团管理的末席位置,迅速晋升到了李嘉诚的身边。
更关键的是,从此以后,霍建宁的年薪,就一直保持在1亿港币以上。
甚至在2006年到达顶峰,直接碾压老板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
有人替他算过一笔账——
折合成月薪,霍建宁每个月收入2283万。
日薪则是75万。
如果每天按12小时计算的话,分分钟就有1040港元进账。
“打工皇帝”的称号,当之无愧!
不仅如此,会赚钱的霍建宁,在生活上的花销,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奢华。
他曾花3.5亿港元,买下深水湾道37号的豪宅,与老板李嘉诚做了邻居。
据说这座亿元豪宅的窗户,能鸟瞰整个南区海景及深水湾高尔夫球场。
有着“港版凡尔赛宫”的称号。
如果说,跟老板同住富人区还算低调的话,在买车上,霍建宁更是毫不客气。
虽说李嘉诚买过好几台劳斯莱斯,但自己从来不坐,而是留着接送客户用。
他自己的座驾,则是一台普通的凌志。
后来,因为安全问题,才换成了如今的防弹宝马。
再看霍大富豪。
上来就买了一台宾利,还在车牌上印上自己的英文名“CANNING”。
按照正常人的思路,这可是犯了打工人的大忌啊!
那为什么霍建宁不怕呢?
05 才华+忠心,成就“打工皇帝”
也许你会说,霍建宁这么有才干,自己出来创业多好。
何必还因为买什么车、住什么房,被人们议论呢。
其实,他本人也并非没有这个想法。
早在他刚加入长实,当会计主任时,就曾辞过3年职。
和朋友一起合伙开了家会计师行。
然而,这段创业并没有持续很久。
苦苦支撑了一段时间,霍建宁便败下阵来。
有些人,天生是将才;
而有的人,更适合给他人做左膀右臂。
之前听到过的一句话:
你连员工都当不好,怎么可能创业成功?
实际上,这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有的人适合向左,而有的人更容易向右。
比如说,滴滴打车创始人程维。
刚毕业时,他在某保险公司做业务员。
东跑西颠地忙活了大半年,业绩一片惨淡。
而后,他便直接放弃打工,加入了一个不到10个人的创业团队。
也就是今天的——滴滴打车。
而像霍建宁这样的赚钱天才,他的强项在于为老板出谋划策,用钱生钱。
如果是创业,难免要为组织架构、运营管理操心。
这些工作,则会分散他的精力。
使原本可以做到120分的赚钱项目,骤减到60,甚至更少。
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想明白了这些之后,霍建宁便重新回到了长实集团。
从此再无动摇之心。
李嘉诚对他的信任,也是与日俱增。
甚至,在一些不方便讲话的场合,他都会说: “你问Canning(霍建宁)吧,让他说,他薪水那么高。”
借以给自己挡枪。
可以说,是“才华+忠心”,打造出了这位香港史上最强的“打工皇帝”。
同时,也离不开李嘉诚的知人善用,给了他足够的发挥空间。
这个世界上,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千万条。
只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你才会选到最适合的那一条,走上巅峰!
所以,你觉得自己更适合打工还是创业呢?
对于打工皇帝霍建宁,又有什么看法?
欢迎留言,我们讨论区里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