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2018-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只小木子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刷朋友圈刷着刷着就会出现一条广告?

专业课上,老师刚说完同学们就纷纷拿出了手机刷起了朋友圈。

随机抽查了几位同学,有人刷到了时尚穿搭,有人刷到了YSL美妆,有人刷到了婚纱摄影。

老师刷到的是家具和名车——前不久她刚刚买了房子。

你发现没有,这些广告似乎特别有针对性。

它仿佛知道各个年龄段人的需求。

就像淘宝一样,购物车翻到底的时候它会“猜你喜欢”。

看上去是不是感觉很神奇?

就像自己有一个小助手一样,又贴心又省事儿,关键还懂你。

但是透过表象,回到本质,你不觉得这很恐怖么?

我们专业课上有一个词叫“精准营销”,是指:

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

是有态度的网络营销理念中的核心观点之一。

看看,微信朋友圈广告做得多精准!

为什么它能了解你了解到比你妈还熟悉的地步?这就值得思考了。

微信朋友圈广告投放是有针对性的。

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样,它会给适龄人群推荐相关产品。

那么问题来了,你的年龄是如何暴露的呢?其实这并不难想到。

现在的APP在注册时一般都是实名认证的。

也就是说,你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在还没有使用该APP时就已经完完整整地交给对方了。

有部分网友可能会想:那我性别填个反的呢?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从名字多少可以看出来一些的。

例如你认证时填的名字是陈菊花,然后你告诉腾讯自己是一不折不扣纯爷们儿,你说腾讯会相信吗?

那那些名字“中性化”的人是否就安全了呢?

也不见得。你朋友圈总有发过自拍吧?

不仅可以看出性别,甚至可以大方向上猜出职业,工作地点来。

有小众网友庆幸自己平时朋友圈从不发自拍照,那你总发过朋友圈吧?

腾讯可以根据你日常关注的范围来大概确定你的性别,兴趣爱好等。

有小部分人又会站出来说:我就比较厉害了,差不多一年发一次朋友圈。

上一条还是转发中国移动的流量套餐咨询呢,那你总有跟别人聊过天吧。

别人称呼你“铁牛”还是“二丫”不是就暴露了么?

又有极少的人会说:不好意思,我用微信很少聊天,从不发朋友圈。

那么恭喜你,信息保存得算比较完整,因为你对腾讯已经没多少价值了……

再说其他APP,你以为就安全了吗?

注意到没有,在登录界面总有两个途径。

要么输入账号登录,要么通过第三方(QQ,微信,微博等)间接登录。

为了图方便,现在的人动辄通过第三方来实现登录。

与此同时,你的姓名,性别等资料也完整地交给该APP了。

通过后台分析,它会根据你的年龄,职业,爱好等推荐一些你可能感兴趣的东西。

这不是APP有多贴心,是你间接告诉它你需要的就是这些。

它不过是一个搬运工而已。

老师说前不久她刷到一条广告:三十岁的你,该对自己好一点—

—这是一则豪车的广告。

你看,微信朋友圈广告投放商多强大。

不仅实现了精准营销,还加入了情感营销,让你于不知不觉间主动消费。

所以说,一个APP能对你了解到这种程度。

你还能以为自己拉上帘子关了灯悄悄躲被窝里看片儿只有你自己一个人知道嘛,怕不见得……

隐私暴露得那么多,我们何来安全感?

少用APP?

注册时尽量用假名儿?

APP独立,不进行关联?

……

你总得生活吧。

现在出个门儿谁还不是动不动就微信支付扫码转账的,要实现APP的独立是绝对不可能的。

只要你用微信,你的信息就必然会泄露。

因此大数据就成了一把双刃剑:

既是引领时代前行的得力工具,又是心术不正者窃取资料的强力后备。

“说什么都对”的马云叔叔曾经说过:

“很多人还没搞清楚什么是PC互联网,移动互联来了,我们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的时候,大数据时代又来了。”

换言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那么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是否只会让你担心隐私暴露问题呢

最早的大数据玩家是美国第二大超市TARGET百货。

在2012年的一次精准营销中,TARGET曾让一个准备起诉该公司的父亲意外发现自己高中生女儿真的怀孕了。

而且该发现比父亲的发现还早了一个月,此事被纽约时报报道,轰动了全美。

TARGET是怎样做到的呢?

事实上,TARGET的“读心术”是基于数据分析和比对筛选的结果。

经过分析之后,系统对用户进行了个性化推荐。

所以才根据小女孩买的东西就给知道该给她发婴儿尿片和童车优惠券。

往小的方面讲,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首先一点很基础也是很容易做到的,就是谨慎发朋友圈。

不要随心所欲地在各大平台留下自己的基本信息,也不要在各个社交平台尽到自己的美照发上去。

更多的人是感受到了你的妆容了。

可你怎么知道好友列表里没有一个专门保存你朋友圈照片然后去其他平台去进行一些叉叉交易的人呢。

在当下,要完全保守个人信息是基本做不到的。

毕竟,这是一个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如何就上了热搜的年代。

大数据这把双刃剑,你是拥抱呢?还是拒绝呢?

笔名:李小钊同学,简介:这个人大一,她不懒,但还是什么也没留下。

本文首发账号:智简书吧(zjsb2018),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yange5280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