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分享(二十)
二、在安息日治病
在被指出门徒在安息日“做工”后,经过了一个手枯干的病人。有人直接把矛头从门徒指向了拉比,向耶稣挑战,你既然允许门徒“干犯安息日”,那么作为拉比的耶稣,你认为安息日治病合法(律法)与否?在当时有两个流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煞买派(Shammaites)、昆兰社群(爱色尼派),他们不容许在安息日为病人祷告;当时主要派别。希列派容许为病人祷告。按照米示拿(Mishnah, Yoma 8:6)的规定,如果一个人有死亡的危险,在安息日那天救治他是合法的。按照传统,枯干的手是说那只手已痲痹而无知觉,恰好说明那人并无生命危险,这个人本可以等到第二天再治。只有在病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才可以在安息日治病。如果你有这样的传统,正如法利赛人问治病合法(律法)与否?如果是问你,你怎么回答?你认为合法吗?
耶稣的回答和做法却给了一个很明确的回答,首先他用了一个“羊陷入坑”的比喻来回答。对于羊陷入坑中犹太人是什么态度?爱色尼人在安息日不准人救牲畜,法利赛人和文士,却准人救牲畜。爱色尼人曾严格禁止在安息日把掉在坑里的一只羊救上来,有的认为可以往坑里扔根木竿之类的东西,好叫羊自己爬上来,有的认为可以丢下一些饲料,等过了安息日再把羊救起;他勒目法典最后的决定是,为避免动物受罪,这种情况可以不顾律法的规定(Shabbath, 128b)。但是,对于一个人,他们却还死守他们的规定不放!耶稣在此使用了典型的犹太论证法“轻与重”、“更何况”,如果我们关心羊,更何况人,岂不当加倍关心?这使律法师们对圣经安息日律法解释的前后不一,更为明显。
耶稣要右手枯干的人伸出手来,而一个手枯干的人又怎能伸出手来呢?而当这个手枯干的人相信耶稣的呼召,伸出手来时,他的手就好了。想要维护律法的人,却商议要除去“干犯安息日”的耶稣。
在典外也有人记载了类似的版本,不过更加详细,可以作为参考。“耶稣走进会堂,在那里有一个枯干了手的人。这人来到耶稣面前请求衪说:‘我是一个石匠,靠着我的手艺谋生,耶稣,我求你,赐给我健康,使我不必因求乞而蒙羞’。当时文士和法利赛人也在那里,他们并不关心这枯干了手的人,他们只关心规则与条例中的繁文褥节,因此他们向耶稣提出一个问题:‘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耶稣很清楚这问题的答案;衪知道律法,除非对于生命真正有危险,医病是禁止的,因为它将被当作是一种工作。但耶稣是智慧的。如果他们要争辩律法,衪有技巧去接受挑战。衪说:‘你们中间谁有一只羊,当安息日掉在坑里,不把牠抓住拉上来呢?’其实,这是律法许可的,若有一只动物在安息日掉在坑里,律法是许可拿东西给牠吃。耶稣说:‘在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如果容许向一只羊行善,向一个人行善岂不是更为合法,人的价值要比任何的动物贵重更多’。耶稣也把这种辩论倒过来:‘如果在安息日行善是对的,拒绝行善就是罪’。耶稣医治了这个人,衪还给他健康与工作,衪也赐予他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