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鸡汤的的一些看法

2016-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nbujack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心灵鸡汤,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它实在是太泛滥了,泛滥到我们几乎每天都能有意或者无意地接触到。有人赞成它,有人反对它,都各有各的说法。但我们看待问题的方法只能是对与错么,这未免也一刀切,太片面化了。以下的论述我始终秉承着这样的观点:没有对与错,存在即合理。

新时代鸡汤文兴起的原因

首先,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中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营销模式极大地拉低了智能手机的市场价格,快速的提高了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这使得内容能通过分享、转发等操作快速地传播扩散。这是鸡汤文兴起的物质条件。

其次,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日益增大,这时候心里慰藉需求就出现了。

最后,需求有了,那么按照经济学原理,相应地生产也会应运而生。所以这几年鸡汤文得以呈现井喷式地快速发展。大量的鸡汤文喷薄而出,直至达到供需动态平衡。这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鸡汤文写手,进而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往往我们看到的很多超高流量的文章都是鸡汤文或者带有鸡汤文的意味。

鸡汤文的产生、定义与分类

心灵鸡汤文体最早出自于励志大师杰克.坎菲尔之手,伴随着八十年代后期出版的《心灵鸡汤》一书风靡全球。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心灵鸡汤就是一种“充满知识与感情的话语”,柔软、温暖、充满正能量的安慰剂。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尺度,见仁见智。

心灵鸡汤的分类大体能分成两种,故事型与非故事型。故事型就是以叙述一个故事为基础,以此引申出一些作者的看法;非故事型就是罗列一些充满哲理性的能一定程度上符合我们现实的心理需求的话语。

鸡汤与反鸡汤

从心灵鸡汤的出现到一度的盛行,直至到现在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而内容过度地泛滥。被需求所刺激而催生的大量网络心灵鸡汤里不乏一些逻辑混乱,思想偏激,过度包装,同质化严重等鸡汤,也被人们称为“毒鸡汤”。

2014年上半年,在鸡汤群体逐渐壮大发展的同时,其对立面全体—反鸡汤群体也诞生并迅速形成凝聚的一股不小的反鸡汤浪潮的力量。反鸡汤群体认为,现社会上盛行所谓正能量心灵鸡汤,这些心灵鸡汤如罂粟花,看上去很美,实则是精神鸦片;它教人雾里看花到处是朦胧美,使人糊了眼、蒙了心,却久而久之使人偏离对正常社会的认知。人要有独立思维,不能被各种心灵鸡汤误导。

反鸡汤群体以调侃讽刺手法的改编原著的段子形式发出抗议之声,比如“假如今天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哭泣,因为明天生活还会继续欺骗你。”,由此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追捧,甚至一度成为微博热门话题,过万网友参与讨论。

个人的一些看法

让我再次表明我中立的立场,对于那些味道纯正的心灵鸡汤我觉得无可厚非,但那些逻辑混乱,思维诱导,思想偏激的鸡汤我是坚决反对的。如果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的话,对于反对纯正心灵鸡汤的那些观点,在大体上我是赞成的(除那些明显带有太强烈的个人情绪,缺乏冷静、客观的看待问题的观点外)。下面来举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例子来分析。

一个大学生问于丹:“我和我女朋友,我们毕业留在北京,我们俩真没什么钱。我买不起房子,就租一个房子住着,我们的朋友挺多,老叫我们出去吃饭,后来我们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饭,我俩没钱请人家吃饭。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无所有,你说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于丹答:“第一,你有多少同学想要留京没有留下,可是你留下了,你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二,你有了一个能与你相濡以沫的女朋友,第三,那么多人请你吃饭,说明你人缘挺好有着一堆朋友,你拥有这么多,凭什么说你一无所有呢?”
大学生:“哎,你这么一说我突然间还觉得自己挺高兴的。”
说完,于丹似乎对她的回答挺满意,露出会心一笑。

上面这个例子出自于我国心灵鸡汤大师于丹老师之手,而且它也是反鸡汤人士经常拿来做分析的例子。反对者认为,大学生阐述自己的问题,诸如买不起房、没钱请人吃饭、薪水低,实际上问的是物质上的一无所有,他寻求的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而于丹巧妙的绕过了他这个问题,采取诡辩的方式答别人的问题,答的全部都是精神上的东西。

上面的观点是站在纯理性的角度看问题,希望以实际的行动和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去帮助需求者。而于丹老师是站在纯感性的角度,以另一种角度看待现实问题的逻辑去引导需求者暂时释放现实生活的压力。

由此看来,问题最终的争论点在于:我们是应该感性地还是理性地去帮助需求者。下面我举个例子来分析。

某天,你的一个好友突然跑来哭着跟你说:“xx,我失恋了,怎么办。”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处理呢?是安慰ta要看开点,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一个人更自由之类的。还是给ta提出解决的方法,你要怎么怎么样。

明显,一般会是第一种的情况更普遍一些。原因在于,这个世界上感性的人占大多数。另一方面,人们在面对其他受难者时,更普遍的处理方式是第一时间给予安慰、安抚,而不是给予方法。这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安慰能更好地与需求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第二,相对于安慰来说,被需求者给予方法的思考成本会更高,需求者接受的难度也更大。

不难发现,心灵鸡汤是根植于我们整个教育体系的中的。从学校老师们的推崇,到作文高分的模式的论点依据,作为学生的我们都乐在其中。所以毫无疑问,80后的人都是泡在心灵鸡汤的海洋里畅游过来的,我们都是喝着鸡汤长大的,或者说我们都是鸡汤的承载者,如果它有毒的话,恐怕我们也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

从社会发展,效率提升的角度上来看,鸡汤反对者的观点是更符合这一客观事实需求。但是从人性、道德、伦理上来看,鸡汤支持者的观点更得人心。目前就是这两种力量在相互博弈,斗争。

最后小结

以我中立的观点来看,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鸡汤拌干货。他们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矛盾的。我们可以先给予人性化安慰,安抚情绪,再诱导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上来。和谐社会,和谐方式。

正如经济学里所说的:市场是由我们手里的货币选票来投票决定的。鸡汤也是如此,它是由我们的需求,或者说是由我们的阅读量与转发量来决定的。所以,存在即合理,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之分。毕竟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