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故事》第七十四章乡村酒席
送走了四邻,王老四夫妇就开始忙乎明天中午的酒席,请的都是自己家嫡亲亲戚,算起来二三十人,真正能来的估计没有那么多。
三桌差不多了。
这样的酒席一年要吃几次,办几次,根本就是小意思,
王老四先写了一个菜单,看一共有多少个菜?
加起来有20多个菜,马马虎虎可以看的过去。
然后,洗的洗,切的切,卤的卤,炖的炖。
大土灶上柴火炒菜,小土灶上蒸馒头。
还有二个只能横着放一个,竖着放三个的小蜂窝煤炉,一个露天烧柴的移动小铁灶。
码的整整齐齐的劈柴,堆满柴房,松须,草把子在屋后水塘边搭棚堆积如山,现在乡里人不多,做饭都用电饭煲,有些人家用煤气炒菜。
山上柴多的很,挑好的要,一般的还看不上。荆棘丛生,都没有人要,不像早些年,不上高山顶,是哈不到柴的。
小沙罐里最先炖的是牛蹄髈,这个最费时间,要慢慢来,小火慢炖起码要花十几个小时,才炖的好,所以要先炖。
最后快熟的时候,再加几块白萝卜一起炖,去味。那炖出来的白汤,特别养人,粘嘴,味道好极了。
羊肉炖红萝卜,整只鸡炖汤,猪肚汤,排骨炖红枣,说是汤,其实根本就没有多少水,全是肉。
猪耳朵,还有牛肉,鸡脚爪卤好,备用,还有从城里买回来的卤好的鸭脖子,油炸花生米,凉拌毛豆,这是六碗凉菜。
处理妥当的大块的五花肉已切好装盘,和干香菇一起烧,变成美味的红烧肉,农村叫“正肉”。
肉圆,就是一种小型的“狮子头”。
白白的鱼圆,已经做好漂浮在盆里,加黑木耳一起小炒,加上红辣椒,黑白红三色,颜色口感,都不赖。
梭衣圆,就是小狮子头外面粘上糯米,上笼蒸熟。
红烧猪脚,香辣小龙虾,爆溜黄鳝段,炸春卷,炸麻圆(形似外面裹芝麻的汤圆),甜汤是米酒小汤圆,红烧武昌鱼,还有青辣椒小炒牛肚,芹菜炒瘦肉,豆腐皮子(也叫千张),瘦肉冲汤(瘦肉加淀粉调制,很嫩,放几根香菜叶),土黄瓜炒荆介(音译),烧冬瓜……
农村里的酒席,菜色很多,大鱼大肉,荤多素少,实实在在。
乡人纯朴,好面子,日常酸菜青菜凑合,但在办酒席上却很舍得。婚丧嫁娶,吃一头猪是很平常的事情。
乡人评判一个女人能不能干,会不会过日子?能做的出来一桌几桌酒席,来了客人不慌,这是最基本的考验项目。所以乡里几乎每个女人都是大厨。
所以乡村里夫妇俩可以关起门来为乱花了钱,相互埋怨,吵闹甚至打架,而打开门来,却能笑脸迎客,热情似火,夫妻配合,竭尽全力,把一个酒席办的圆满,完美。
王艾迪从小就是看着这些长大的,每次既盼望着家里办酒,有好吃的,又害怕家里办酒,怕父母如仇人样吵架打闹。
所以,她长大懂事后,只要家里要办酒,她就赶紧掏出来或多或少的钱贴补家用,不用愁钱,父母自然而然,就没劲吵了。
这回,她给了父亲一千元买菜钱,这在城里大一点酒店,只够一桌酒菜钱,搞不好味道还不怎么样,好看不好吃。
可是在乡里,一千元可以捣鼓出来三四桌极为丰盛的酒席,甚至还有的多的,毕竟厨师不花钱,柴米油不花钱。
第二天四点钟,王老四夫妇俩就起床,开始生火,所有炉灶全线开动,七点左右,家里人全都被喊起来了,洗脸刷牙,吃早饭——鸡蛋面条,每个人碗里都有两个煎的两面黄的土鸡蛋。
饭后,摆桌子凳子,堂屋本来就有的一张四方大桌,再加上一个折叠圆桌,还有一个四方小桌,高低塑料凳。
自己家都有,不用借。
如果客人多,比如婚宴,升学宴,规模宏大,全村人都来,那桌椅板凳就不够了,那也不是什么问题,隔壁左右,多的是,不仅借桌椅板凳,就连酒席都摆人家门口,屋里,一个村里,再大的仇,碰上“大事”,都能通融。
十点左右,客人陆续上门来了。
王艾迪的叔叔姑妈,舅舅姨妈,外公外婆,还有她的姐姐姐夫,大人小孩一共来了二三十人,有些在外面打工没回,不然更多。
到处都是人,堂屋里有许多人,过道里站着人,就连院子里也塞满了人,喝茶,吃瓜子,发糖,好热闹!
住的最近的三叔三婶来的最迟,走的最早。
吃饭前,还有一个“送礼”要进行,就有意思了。
先是王艾迪卫强东听从父母安排,给每一家三百元“节礼钱”,代表了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三节礼。
“礼尚往来,这钱亏不了你的,他们都会还给你的。”王老四很有信心地说。
在王老四结婚的年代是要买肉,饼子,扇子的。
现在与时俱进了,直接给钱。
亲戚们也正好,借花献佛,换手抓痒,不用着急送不出随礼费。
然后是每一家给她儿子毛毛一百元见面礼。
本来按既定程序,是要在出嫁那天给新娘压箱钱,她既然省了出嫁这一环节,大家自然就省了压箱的环节,新女婿也并没有到亲戚家“上门”,也就少了“见面礼”,一打几就,就只有毛毛宝贝儿赚回了一点本,不,其实也没有。
礼尚往来,王艾迪也要给别人的孩子,一个人一百元。
她只有一个孩子,别人家里都是二个三个的,还有一家大大小小五个。
孩子多的人划的来,赚了。孩子少的,只有吃亏了。
每年因这个事,亲戚之间有时也有点不痛快。
王老四悄悄的问女儿女婿收到多少钱?
一听,一分没赚,反而亏了不少,心里很不舒服,脸上就有点挂不住,烧火也没有劲了。
好在,卫强东现金准备宽裕,这点红包不在话下,根本就不在意花的这点小钱,他安慰老丈人说:
“爸,没事儿,这一点点小钱,我回家好好工作,很快就能赚的回来,亲戚来往,就图个热闹,喜庆,排场,高兴。
今天这么多亲戚来了,证明爸妈人缘好,亲戚之间,来往密切,有人情味,不像城里,哪有什么亲戚来往?
都说忙,你不上我家门,我不上你家门,关系越来越疏远,见面都不认识,一年四季,就呆自己家里,没有多少亲戚可以互相窜个门,说说话,冷漠的很。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村里这浓浓的人情味,感觉好温暖。”
“那倒是,这方面,城里确实没有乡里好。”王老四也认同,他脸上的黑一下子没有了,烧火又有劲了。
卫强东又转过头来一本正经地对王艾迪说:
“看来,我们要多生几个小孩,才能把那随礼钱给赚回来。”
“不划算,随礼钱能有多少?养一个孩子要多少钱?这完全是亏本买卖。”
“对,亏本买卖咱不干,咱生孩子又不是为了赚这么点随礼,要赚就赚大的,等孩子长大上班了,老实点,工资全上交给母亲大人,那时候,一个孩子赚一份工资,两个孩子赚两份工资,咱一口气生他个三五个,拿三五份工资多好,多妙!”
“那你现在钱怎么不给你妈?”
“没媳妇时,钱交给老妈,有媳妇了,钱当然就要交给媳妇了,媳妇要帮婆婆养孙子啊,不矛盾的。”
王老四在旁边又忍不住笑了,这女婿真的不错。
皆大欢喜。
然后开席。
王老四夫妇烧火,大姑娘坚持不上席,帮忙端菜。
喝酒,像打架,拉拉扯扯。
酒罢,闲话几句,纷纷告辞,郑细妹把没吃完的卤肉,肉圆鱼圆馒头等用袋子装好分给大家拿回去,当然是更不会忘了一个人二袋糖。
两女儿留了下来,帮忙收拾,洗碗,打扫。
不到五点就早早吃了晚饭,两女儿两家人带着自己那份菜,还有糖,趁亮回家了,不远,半个小时左右路程。
农忙,两姑娘女婿只要在家都会来帮忙,王老四的姐姐姐夫们兄弟妯娌也会来帮忙,他们有事,王老四同样也没有二话,亲戚之间难免有些小疙瘩,但需要帮忙捧场的时侯,一个不会少。
王艾迪两弟弟,学习不错,高中生了,平常只要回家,不用叫,就会帮忙家里做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农民王老四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生的五个孩子长大后都不错,没有一个忤逆不孝之子。
王艾迪这次回来,顺利圆满的完成了身份转换,她的老公,儿子取得了“合情合理”的身份,得到了亲戚们公开的承认,从此以后可以理直气壮的回娘家,再不担心别人笑话了。
酒席散了后,王艾迪和卫强东,带着儿子毛毛还有她两个弟弟,在村里村外转了一圈,拍了很多相片。
第二天一大早,卫强东王艾迪就回城了,他先送岳父母到医院做了检查,万幸,没有什么问题,大家都放心了,王老四夫妇急着回家做事,无心久留,坚持要回家,王艾迪只好自己一个人带着儿子毛毛打的回家,让卫强东再辛苦一次,把她父母送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