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疗愈力量》

戒傲慢之心

2022-03-01  本文已影响0人  艳平思语

2022.3.1

读《故事的疗愈力量》第五章,“家庭故事的疗愈力”

这一节的内容读过很多遍,每次读都会让我再次看见自己,看见父母相处的模式,看见自己跟父母的关系,这是一篇极具有疗愈跟父母关系的文章。

掩卷思索这一次又让我看见了自己什么呢?

跟父母的关系是我生命中一个不想说、不可说,同时又不得不说的关系。

我有一个强势的父亲,说强势感觉不足以表达出来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形象。

跟我要好很多年的高中同学听到我说父亲的暴脾气的时候,她很不同意,在她的记忆中留给她的是父亲的温和和善意。有一次去我家,她脚上有一个刺猴我父亲用针帮她处理的镜头挥之不去,怎么能理解我说的父亲跟她想象中截然相反呢?

如果硬是说父亲把温和都给了外面的人也不确切,有时候他跟别人也是一言不合就翻脸的那种,也是看着父亲跟别人因为脾气性格的原因影响他做事业,影响他与人的关系,同时,父亲又是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的那一款。不太好形容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跟人几乎没有一个稳定的关系,这一点很折磨人,前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就拍桌子翻脸不认人。

我50多岁的人了,也是刚刚开始学习如何跟敢跟他说话,如果在他发脾气的时候稳住自己的阵脚,听他说,这是一件让我很为难,同时,也是一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敢之举,真的不容易。

我父亲常常一句口头禅:我在外面都中(河南方言,行、好,别人看得起的意思)就是来家不中。明明在家里是那个说了必须算的人,大家都很害怕不敢违逆一点的人,竟然说在家里没有地位。真不知道父亲心里是如何想的,怎么跟事实差距这么大。

我父亲的强势,叫母亲一辈子隐忍委屈地过日子,很多时候我不能理解母亲。

当母亲去世之后跟孩子们说母亲的故事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母亲是在用她的方式成全了我们。她的隐忍换来了这个家的“万事兴”。

母亲的付出、隐忍、委屈和牺牲,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母亲的平凡与伟大,让我懂了母亲,也懂了她跟父亲的关系,也懂了自己一些。

强势也好,隐忍也好,背后都是有故事的,不说故事,无法理解背后的深意。

母亲口口声声说想不起来父亲一点好,让我难以理解的是,既然想不起来父亲一点点的好,那么,为什么要继续在婚姻里呢?

母亲得病之后清醒时我曾问过她,你能想起我父亲的好吗?母亲说,过了几十年,哪能没有一点好呢?

那一刻,我懂了母亲,也懂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点点。之前我以为的并不是我以为的。

当我再次来说这段故事的时候,内心感觉很温暖很幸福,父母争吵了一辈子,父亲强势了一辈子,母亲隐忍了一辈子,这是我看到的感受到的,并不是真实的。

父母有他们相处的模式,有不被我知道的独特的情感,父亲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他的本心,母亲是不跟他计较的,她懂他。

今天的书写我发现,父母的感情其实我是不懂的,我也体会到了眼见未必为实,不可以用自己的主观猜测去推断别人。

放下傲慢之心,做人要谦卑,做事要谦虚,谨言慎行,举善念、讲善言、行善事,如此,修一颗合一的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