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专业阅读1

2021-02-01  本文已影响0人  丽卿_8a07

周晓林是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教育研究院小学数学研训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教学研究》一书是他的著作,它一共包含8个章节。这些文章都围绕“上位数学知识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的解读和比较研究”“种子课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研究”“学生学情研究”“基于关键问题的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研究”“教学设计研究”“数学课堂里的生命节奏”。这些深刻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对我来理解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哲学的高度

   周晓林老师在本书的第一页介绍了如何思考“类似加法和减法的内容”,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八个问题,分别是“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笔算竖式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相加减?”“从高位算起还是从低位算起"为什么要从低位算起?”“什么是满十进一?”“什么是退一作十?”

    周晓林老师强调“从根本性上想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值得思考和研究这些有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上位数学知识。”

   二、学科的视野

   周晓林老师对几个至关重要的概念进行了解读,看得出来,周老师的介绍是取舍的,特别是关于加减法的定义和表达在“一课研究.数与代数系列”中有介绍,他没有特别的介绍,关于口算、笔算、竖式、数位、逢一进十和借一作十等给出了定义。

   这就需要我们反复来思考这些基本概念,并且反复读周老师“上位数学知识对教学的启示”

   第一、笔算剖析更加细致:让学生明白笔算的顺序和法则——从个位加起;可以保留书面过程——笔算过程的形式、符号、加数与和的书写和表示。竖式是竖着写的一道算式,与口算相比,它把计算过程清晰地记录下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十位和个位,看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上下对齐排列。

    第二、数位表和小棒图——发挥数与形相结合的能量 

    注意一下周老师思考问题方式:我特别喜欢他在这里用了“结合”依次。以我自己为例,有些时候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从形到数的结合过程。在此,周老师不惜笔墨,把小棒图如何转化为抽象的符号的过程。

     第三,进位和退位——凸显符号的力量

     周老师在此处把逢十进一的来历介绍一番,从筹算和珠算引入的这一文化的价值。

    三、历史的眼光

    每一个知识都有它的历史演变过程。每个知识的教学也有它的时代特点。那么,周老师又如何站在历史的角度来详细论述这些问题的呢?

   周晓林老师把课程标准的研究分为了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国内研究从“晚晴时期的要求”、“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时期的要求”、“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的要求”“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课程改革”。国外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日本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新加坡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澳大利亚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荷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美国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四、细致的阐述

  周晓林老师认为,从学习要求上,呈现了一个这样的轨迹和启示,那就是笔算的学习要求经历从最初作为一种必须掌握的技术,到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再到笔算和口算相结合,注重方法的合理性和灵魂性,并开始提倡算法多样化,重视估算的过程。

   通过对相关国家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研读,周晓林老师发现,各国在小学数学加减法运算方面要大体相同,同时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强化对计算意义的理解;注重口算能力的培养;重视算法多样化。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教学研究》,周晓林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20年6月版

2021-2-1  15:5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