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学古词


寒风刺骨,北风呼啸,又到大雪节气,每年这个时节雪早已成了冬天的主角,而今年到现在为止,丝毫没有看见雪的影子,让人感到不像冬天的样子,而今天晨读课的内容与雪有关。
李利敏老师是今天晨读课的主播,首先复习《长相思山一程》和《冬夜读书示子聿》,因为没有抢上麦进行朗读,所以孩子们便自觉在线下认真复习,一首《中国汉字》童声独唱,划破时空,美美的歌声牵动着每一个孩子的心,他们静静地听着,听着,因为孩子们不会唱,只能当听众。一曲结束,李老师走进我们的视野中,开启今天的晨读,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齐诵:“从春到夏,从秋到冬,时光悄无声息溜走,从我们衣角边,从我们指缝里,我们用什么留住它,用诗,用画,用欢声,用笑语,用每一个被精心擦亮的日子……”
这时屏幕上出示今天晨读内容:《浣溪沙.半夜银山上积苏》(宋)苏轼
半夜银山上积苏,
朝来九陌带随车,
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
湿薪如桂米如珠。
冻吟谁伴捻髭须。
李老师带我们走进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号东坡居士,博学多才,以诗词为主,四川眉山人,做过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后来被贬黄州,有《苏轼词》等流传于世。这首词就是在黄州所做。
又交代了创作背景:太守徐君猷携酒来看作者,苏轼见景生情,做了三首词,好朋友走后,苏轼对着茫茫大雪,诗兴大发,写下这第四首词。
李老师一句一句的解释重点词义和整句词义,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记着。李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抱各地的孩子上麦朗读,我班孩子在线下根据词义有感情地朗读,窗外的风声和教室里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构成别具一格的风景。我让孩子们在读中想象画面:
深夜下起鹅毛大雪,野草丛上覆满白雪。犹如一座座银山造成,看到田野里雨雪交加,昔日大江里奔涌的波涛和沙渚上弥漫的水烟,这时间都没有了,变成了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饥饿的肚子里只有诗词,衣服上编织成结,潮湿的柴火像桂木一样宝贵,一粒粒的米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珍贵,谁能和我在寒天里捻着胡须吟咏诗句?
这首词中作者写出茫茫雪原,覆盖山川河流,在他被贬黄山依然能看出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现了苏轼强烈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可以看出了苏轼是一个心胸宽广,豁达的人。身处逆境,丝毫没有伤感的情绪,让人敬佩。
孩子们纷纷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刘桐说:“看到苏轼笔下的鹅毛大雪,我想到了(瑞雪兆丰年)的谚语。”
韩宇璐说:我从(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这两句中知道苏轼生活条件很艰苦,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能写文章,体现了他乐观向上的精神。”
许田歌说:“读苏轼的词总能让我发愤图强,忘记烦恼。”
杨蕊嘉说:“苏轼这么有才华,却得不到重用,当时的社会太黑暗了,真替苏轼惋惜。”
今天的晨读课,孩子们又学会了一首新词,懂得了人在逆境中更应该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的道理。愿满满的正能量带给孩子们在学习道路上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这是彩虹花晨读送给孩子们大雪节气的珍贵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