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静园:溥仪静待时机的地方

2023-09-03  本文已影响0人  德蒙_4247
静园

天津静园,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建于1921年,占地面积约3016平米,建筑面积约1900平米,为天津市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园内建有砖木结构楼房一座,融西班牙式和日式风格于一体,草木葱郁,静谧宜人,是天津租界时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

静园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于此居住,更名“静园”,寓意“静以养吾浩然之气”,实际上,溥仪在这里“静观其变,静待时机”,企图复辟帝制,东山再起。

溥仪为何会住在静园呢?

1924年11月,“北京事变”爆发,冯玉祥派鹿钟麟、李煜瀛带兵将溥仪驱逐出了紫禁城。离宫后的溥仪先是搬进了父亲载沣的住处,后又住进了日本公使馆。1925年2月23日,由日本便衣警察“护送”到了天津日租界,建立“行在”。

最初他居住在张园,在张园时他便意图重回宫中,先后召见过康有为、庄士敦、柯劭忞,以及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谋划如何“复号还宫”。

4年后,溥仪搬到静园并居住两年,在居住期间,溥仪一边图谋复辟,一边贪图着安逸的生活,但最大的兴趣还是在复辟上。

为了维持奢靡的生活,溥仪变卖了几十件从宫中盗运出来的珍贵文物,同时不惜花重金收买各类人,继续他的复辟大业,由此被各种骗子骗得几乎破产。

在静园,溥仪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曾经与溥仪有过交往的军阀纷纷垮台,被他寄托过希望的东北三省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改易旗帜并服从民国政府。

而此时依然厮守在溥仪身边的旧臣遗老们,除了郑孝胥和罗振玉等人以外,几乎再也没有人谈论复辟的事了。

也是在这里,淑妃文绣向溥仪提出离婚,称为“皇妃革命”,溥仪被迫同意,文绣获得自由。

日本人深知溥仪的心理,制造出种种假象,刺激溥仪的复辟欲望,让他尽快离开天津前往东北。

溥仪决定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先占据满洲,再图关内,于是召集满清遗老商议前去东北之事,陈宝琛和郑孝胥都表示反对。他们认为东北形势的变化、列强的态度和民心的趋向都没有明朗,至少也要等派往东北的人探知真相后再做决定。

1931年11月10日,在“天津事变”的掩护下,溥仪乘坐日本“比治山丸”号偷渡白河(即海河),后换乘日本轮船“淡路丸”号出关前往东北。

在东北,溥仪终于当上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溥仪搬出后,静园几番易主,历经变迁,先后作为办公用房和住宅使用,院内、楼内搭建违章建筑600平方米,到整理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杂院。

2007年7月20日,整理修复后的静园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对外开放。现在楼内收集了许多和溥仪及静园有关的文字、文物和照片资料,同时这里还根据当年的摆设,仿造了室内家具等,复原了溥仪当时在这里生活的情景。

园内景色 溥仪卧室 溥仪书房 婉容卧室 大餐厅 议事厅 静园历史沿革 修复展览馆 静园外墙 大门 大客厅 溥仪和婉容进餐的小餐厅 婉容书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