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我们”双赢,家庭飞行才能平稳
《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我们”双赢,家庭飞行才能平稳
在飞机飞行过程中,飞机外面的恶劣天气是一种挑战,我们需要习惯三“要事为先”练习抗眩晕;
然而飞机内的糟糕气氛——驾驶员之间、驾驶员与乘客之间互相挑战、争吵,将是另一种更为严重的挑战。
我们的家庭,也像这架飞机,可能面临内部的争吵、矛盾、竞争。
为了家庭这架飞机平稳飞行,我们需要《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中的第四个习惯——双赢。
这个社会到处充满了输赢。学校成绩正态分布,如果你得了A,那么一定有人得了C。另外公司、体育场、政治舞台到处都是输赢,大家都为了自己赢别人输而努力。
家庭更是如此,夫妻之间、孩子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都会自然而然采取你输我赢的态度。在关系非常亲密的家人面前,我们常常落入争输赢的思维定式中难以自拔,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点。
一般人认为很多事情是零和游戏,我得到的多,对方一定得到的少。
如果聚焦在现状,这当然是事实。但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双方一起把蛋糕做大,则可以真的实现双赢。
人和人之间的双赢还要聚焦在内在需求。人的需求一般分为外在需求和内在需求,外在需求很清晰、资源有限,比如食物、奖金等等;内在需求不明确、资源无限,比如爱、尊重、成长、陪伴等等。因此如果把双赢聚焦在有限的外在需求,则确实很难实现,只有把沟通焦点聚焦在人的无限的内在需求,就可能实现双赢。
如果我赢你输,长此以往,对方一定会争强好胜,导致家庭的情感账户破产,最后没人陪赢者继续玩,所以赢者最后结果还是输;
如果我输你赢,经常输可能会短时间逆来顺受,但最终一定会爆发,导致游戏无法继续。
所以只有双赢,游戏才能继续,家庭才能稳定,飞行才能平稳。
每个人从单身走向婚姻,他/她的生活就不再是一个人的生活,而是和爱人的共同的生活。婚姻幸福长久的两个关键是:一是夫妻双方实现真正的心灵结合,将对方看作自己最好的朋友;二是双方要呵护彼此关系,而不是想着在争执时占上风。
由单个的“我”走向我们,唯有双赢才能形成稳固的家庭。
每一段破裂的婚姻总是因为夫妻双方都有错,而夫妻双方又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其实婚姻需要牺牲付出,表面上看好像是你赢我输,但是输的一方却获得了更深刻的内在需求,比如爱、尊重、陪伴,实质上还是共赢。
婚姻从来没有固定模式,因此作为丈夫或妻子,使别人快乐才是主要目标。希望人人都幸福,并愿意为此付出爱和牺牲的精神才是真正的双赢精神。
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是如此。双赢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赢了”孩子指大人用控制惩罚手段战胜孩子,孩子成为失败者,失败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表面看是父母我赢你输,其实却是双输。
“赢得”孩子指大人维护孩子尊严,以尊重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力量。看起来好像父母输了外在控制,但却赢得了孩子的尊重和成长,其实就是双赢。
《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告诉我们,可以使用培养孩子双赢思维、制定双赢协议、以及建立照片墙的方法。
使孩子快乐并不是不做使他们不高兴或不满的事,而要采用和善而坚定的正面管教方式,建立双赢和信任的氛围。具体包括:一小事让步,区分原则与偏爱,只在真正有价值的问题上表明立场;二大事影响,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相互间影响加强合作;三抵消竞争焦点,从小给孩子灌输发掘内在需求的思维,让孩子从竞争环境中学会创造内在需求,比如在比赛失利时体会成长、合作等。
和孩子共同制定双赢协议,可以加强理解、创造愿景、明确希望、做出承诺、建立信任,给双方的情感账户储蓄。双赢协议使父母变得心平气和但又坚定,孩子们也有了边界和安全感,知道应由自己接受事情的结果,这本质上也是一种正面管教的方法。
双赢协议应包含五大因素:预期结果、指导方针、可用资源、任务考核、奖惩制度。双赢协议的本质是由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监督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
在特定的时间内,人们很容易陷入某种情感,这时候要理智行动、实现双赢会特别地难。父母可以把家庭所有成员成长的照片做成一幅相片墙。让家中每一个人可以看到远超特定时间内能看到的东西,就是能看到未来、看到变化,跳出特定时间限制会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双赢的长期作用。
双赢确实是家庭间实现有效互动,唯一的坚实基础,是建立起永久性关系和无条件爱的唯一思维和相互影响方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就是双赢。
当家庭从“我”赢走向“我们”双赢,家庭这架飞机就开始了平稳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