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要时常刷刷“存在感”
一
在陈宇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十讲》里讲到:工作中注意打“时间差”。
在大家放松的时候,管理就会出现真空状态,这时学生最容易出问题。所以,班主任要提高警惕,填补管理真空。这就是说,班主任的工作时间应该和学生的作息时间有所交叉,注意力的重心要落在别人不太在意的地方。要学会打时间差。
的确,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很多班主任更在乎的是课堂纪律,经常作“趴窗户”的“壁虎式”老师,以为这样就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学生课堂状况。
其实,上课的时候,倒不是班主任应该出现的最重要时间。
毕竟有任课教师在上课,班主任的出现,(哪怕是悄悄地出现,也会被敏感的学生觉察)会无形中干扰老师的正常上课秩序,也暗示一种对任课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不信任。
二
什么时候才是班主任最应该出现的时段呢?
那就是没有老师 、管理空档的时间和地点。
上课前、课间、下课后,放学后,就餐后,就寝前……
学生集体开会的教室、卫生间,放学后的操场……
这时候学生思想容易松懈,因为平时这些时段,老师都不在场,学生会不自觉地显示自己的本真状态,放纵的说笑打闹,甚至聚众闹事、干一些私密的“坏事”。
如果班主任在这些时段,这些地方,多刷刷存在感,让学生时刻感到班主任的存在,思想不放松,行为有所收敛,时间久了,对于自我放纵的侥幸心理就淡化、消失,良好的习惯就慢慢地固定下来了。
三
当初,我对班主任时常出现在操场、教室走廊、寝室等处,心理也有所抵触,心想:班主任已经够忙了,下课了、要睡觉了,还是让学生放松一下吧。
有一件事,让我对这样的管理空档有所惊醒:
一次早自习,我上卫生间暂离,两个男生班干部居然在全班面前打起架来。还好,我马上回来,及时制止,没有发现更大的矛盾。
这件事,让我改变了之前对学生的宽容态度。
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行为易冲动、习惯没养成,在放松状态下,一定的情境刺激,就容易激发一些过激行为,如果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有麻痹思想,就可能让学生钻了空子,出现大的事故。
四
陈宇老师在班主任班的讲座中,也讲到了班主任要多采用“走动式管理”,多到教室、到学生身边去,观察一下具体的学生情况,不能只坐在办公室等待学生向我们反映问题,我们作裁判、法官。这不是教育,只是在控制,甚至有些官僚了。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状况,尽快融入学生集体中,每每接手新班,开始的两个月里,我都会在与任课教师充分沟通后,在教室里多放一套课桌凳,在教室认真地实行“坐班”,及时把握课堂情况,研究每个学生的表现,学生把这张班主任的座位,戏称为“老班的VIP专座”。
坐班制的教室存在,让我更多的助力任课老师教学,看到课堂的真实情况,更快地识别不同学生的行为表现,为推行班干部、发现不同学生的特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
“走动式管理”,多到教育的现场看看,多刷下存在感,让学生心中感到管理控制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即时关注,体现了教师一种“生命在场”的教育理念,可以充分了解学生,深入关注班级细节,与学生共同生活,共同体验,能更主动地找到有益成长的教育契机。
一次课间,我无事就去教室随意转转,无意中发现博同学的右眼红红的,还有些肿。询问之后,他说:自己得了角膜炎。我问看医生了吗?他说没有。我赶快让他去看医生,医生开了药后,建议回家休养。春季天气干燥,易诱发结膜炎之类的传染病。回家休养,也避免了把疾病传染给别人。
我与博商议后,他也同意暂时回家。之后的两周里,别的班得结膜炎的有五六人,我班却再无一人。
同时,我们召开了一个“保证健康,拒绝传染”的小班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好的控制了传染病的扩大,保证了班级教学的秩序。
这就是班主任刷存在感,关注学生细节,带来的管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