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一次还是输
昨天看到小王律师的一段话:
再来一次还是输:
小时候读书时候,遇到不少同学,明明是脑子不行,考试不好,非要说自己粗心,或者题目出的不对自己路子,没考好,再考一次肯定行,结果再考一次,还是不行,哪怕中考高考,我只见过学霸失手,学渣超水平发挥的基本没有。
小时候打架,就是在沙坑里玩摔跤,有些身子弱的不服输,输了接着打,这真实生活中又不是动画片,不是燃烧下小宇宙,青铜圣斗士就打得赢黄金圣斗士的,瘦弱的再吼也打不过健壮的高年级同学。
工作之后,总有些朋友,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然后不停的换工作,跳来跳去最后也就那样,所以也搞不清是不遇的问题,还是真没才。
兜兜转转说了那么多,还是说回相亲的事情,我遇到过不少相亲,基本上每周都要出去见个面,可总遇不到合适的,遇到好的,对方看不上自己,遇到不好的,那自然放弃,见再多发现也没用,可依然期待下一个会更好,同时这个更好的人会爱上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说来容易,做到很难,从小到大的经历,其实无不在告诉我们,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就是一个普通人,所谓普通人就是网络上俗称的LOSER,古汉语里的黔首,白丁。读的学校一般,找的工作工资平均收入,住的房子是老破小,就这样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在婚姻这事情上就能出现奇迹,爱情与命运看似有不确定性,其实偏差和你的生活阶层不会相差很大,等价交换的原则依然在发挥作用,如果说出现奇迹,要么是骗局,要么就是一方脑子进水,被邪教学说洗脑了。-转自上海滩小律师
有种感觉,所有人都在追求一种“正常的”生活,比如26岁结婚,28岁生小孩,然后开始关心小孩教育的问题,也关注如何积累更多的财富,如何积累更多的资源,如何爬得更高一层。
一旦在应该的年纪对于应该做的事情出现了延误,有种错过航班的焦虑感——别人都比自己快,怎么赶上别人的速度。
我开始想,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去做这件事呢?
关于结婚,一个女性的窗口期可能是22岁到28岁,如果过了28岁,那么找到合适伴侣的概率更低。所以不得不着急去找,过于焦虑地想去找,甚至开始放弃自己的需求,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想拥有什么样的家庭,想和什么样的人共度一生。脑子里只想着,我要尽快,越快越好去找到那个人,如果晚了我将要错过美丽的黄昏。
一直是不断奔跑地、焦急的状态,这种感觉在26岁以后特别明显。
可是即使不断地相亲,似乎找到合适伴侣的概率并没有增加,反倒是一直处于不断地失望状态,到底需要怎么做?
如果不管是婚姻、工作、还是生活中的一切我们都屈从于所谓的相对阶层的概念,不再对爱情抱有期待,不再对工作怀有幻想,告诉自己:认识现实吧,生活就是这样,即使你再怎么努力,你还是无法跨越自身的局限,没有比你好的人爱你,你不会突破自己的局限去做一份优秀的工作,怀有这样的“实际”的认知去面对人生,就是最好的方式吗?
我还是比较喜欢对未来怀有期待一点,幻想一些美好的事情会发生,比如一次投入的恋爱,一次完完全全投入了一百分的努力去做的工作,去努力做一些好像在阶层理论下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
只有这样,生活才能在怀有期待和欣喜的心情下继续啊。
如果你对一趟旅行没有任何期待,没有任何想象,你为什么还要去开始这趟旅行呢?
我是白乔,坐标魔都的IT行业废柴工程师,兼职房产投资,室内设计,民宿主。
去过很多地方
实现过很多小目标
喜欢我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