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读书会

心中有标方自如

2019-12-04  本文已影响0人  李丹720

《卜算子-咏梅》课例思考

      文字:丹老师

      一.对比感悟,启发思考

      于老师在这一节课中,将毛泽东写的《卜算子》和陆游写的《卜算子》对比着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并且抓住毛泽东写的《卜算子》下面的一句话:“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来引导学生感悟两首词的不同韵味。

      于老师说“读书切忌太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指导学生读书要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抓住“反其意而用之”的“用”和“反其意”这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了毛泽东的《咏梅》和陆游的《咏梅》意思是相反的。

      1.读陆游词,感悟梅花

      两位诗人笔下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的。有的学生从“驿外断桥”中,看到了陆游笔下的梅花无依无靠。虽然梅花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处境,甚至“零落成泥碾作尘”,但却依然“只有香如故”,这表达了一种骨气,也表达了一种无奈。从而引出“孤芳自赏”,这是一种傲骨。

      有的孩子在课外资料中有所了解,有的孩子从注释中理解,在于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引导学生体验了一番如此深度的思考。

      2.对比诗词,深入剖析

      在理解了陆游词的意思后,与之对比,再体悟毛泽东笔下的《咏梅》,对照鲜明,相反相成,更耐人寻味。

      在毛泽东的词中,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看出了梅花的坚强、无畏、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读出梅花的大度;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中看出,毛泽东好像把自己比成了那朵梅花,把山花比作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当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的时候,他就会在人民之中,十分地开心。

      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过程中,总是在寻找着最恰当的那个词语。学生说到:从最后几句可以看出梅花的大方。于老师马上引导:还有比“大方”更准确的词语吗?有学生马上想到了“大度”,这样的表述就更恰当一些了。

      反思时刻:

      在讲授《陀螺》一课时,文章最后在分析文中的“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当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的时候,我便引导他们: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有的孩子说:我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不甘人后的人,因为“我”从小就不愿看到自己的陀螺一战即败;也有的孩子说到:我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非常有毅力的人,当“我”自己做陀螺的时候,挨多少责骂,仍不肯停手。几乎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做主的课堂,这就够了。

      二.智慧策略,层层推进

      1.抓关键词理解意思。

      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毛泽东写的和陆游写的《咏梅》有什么不同时,引导学生要注意关键的词,把关键的字、词、句画下来,做个记号,它会帮助你理解。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启迪,彼此碰撞。

      2.引用写作背景。

      当学生将两首词进行分析后,于老师提到:读古诗文,第一,要借助注释;第二,有些古诗文还要知道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引出两首词的写作背景,对两首词的真正寓意也将会理解得更清楚、更明白。

      于老师通过古人说过的“诗言志”,引导学生谈谈陆游,也正是有了出示的写作背景,学生才会结合背景谈到:表达了他在不受皇帝的信任,而且投降派也在排挤他的时候,不动摇,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孤芳自赏的精神。孤芳自赏是当时情况下的一种无奈,它不仅表达了一种无奈,而且表达了自己的一种骨气、一种傲骨,表明自己爱国的思想是永远不会变的。

      在分析毛泽东词的时候,学生说到:他想鼓励全党同志,不要害怕,要像梅花一样坚强无畏。是啊,要敢于和一切困难做斗争。毛泽东的性格是不屈服的。什么困难他也不怕,什么敌人他也不怕。明明美国很强大,他说;“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就是毛泽东的性格。更是一种宽广的胸怀,中国人民的胸怀。

      3.熟读成诵,体会不同情感。

      根据两首词不同的情感开始自由练读。课堂上,于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背诵。然后针对背诵的要求也是有梯度的,第一次要求看着书朗读,第二次要求不看书背诵。

      为了激发学生更高的背诵热情,于老师请同学跟他进行比赛,在于老师背诵的过程中,于老师说“看老师的表情”,其实人的面部表情是内心情感的集中外化。

      反思时刻:

      在古诗词的学习中,熟读成诵基本上已经成为我的课堂定式。然而,如何有效地在学生深入理解后做到熟读成诵就显得很重要。在讲解《凉州词》的课堂上,第一遍是让学生自由练读,自己寻找节奏,因为之前讲到过七言诗的节奏常为“二/二/三”;第二遍是学生展示朗读,并进行指导点评,将节奏读正确;第三遍让学生在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的情况下,再带着所理解到的感情读;第四遍的时候我有感而发进行了范读,学生的兴致更加高涨,模仿、感悟地朗读。

      这样的课堂逐步走向了“以读代讲”,这样有梯度的朗读,熟读成诵已经不在话下,并且是通过自己的感悟将古诗理解透彻了,一定会在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觉察自己,反思成长

      1.课不离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

      于老师的这节课中,每个环节,每个问题的设置都紧扣课标。如开始导入时让学生背诵诗词,这正是一个检测积累的过程。

      于老师在整节课中,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词时所需要注意的停顿、韵律、节奏等,逐步让学生达到了在理解透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别注意的。

      2.专业引领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与运用的过程,然而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启发学生运用是重要的教学策略。于老师的这个课例,为我们的指引了方向。

      读于老师的课例,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是生成教学智慧的不竭源泉。反思可以使教师专业生活富有思想和智慧,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学智慧,提升教学水平,使教师的人生不断向更专业拔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