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風雲自游乌托邦——微杂志雜亂無章

我描述的是烏托邦還是什麽呢?

2018-01-23  本文已影响3人  5a2b7ad99411

《吴幼珉:民主失调和特朗普风险》(來源《聯合早報》)是一篇探討民主的文章,在特朗普現象蔓延的今天,文章有其積極的意義。

文章開篇第一段這麽介紹民主:

“民主是指由人民来管理国家事务,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下,民主也是按照多数人意愿来管理国家的政治形式。在现实中,民主往往通过人民参与选举产生领导人及其政府,从而实现根据多数人的意愿来管理国家事务。”

這段話除了需要將“現實中”三字作一點修改之外,大致沒有什麽問題。如何修改?在我看來,應修改成為“理想中”。民主的理念的確如吳先生所說的那樣,但現實中世界各國的民主實踐均與理念存在很大的差距。形式上,人民通過選舉產生領導人,并將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交給領導人,但領導人是否按照人民的意志管理國家,是一個問題。其原因是多種的。

第一,參與選舉的人數並非100%,幾乎沒有看到過100%投票率,這様的投票結果,能否完全代表多數民意是值得懷疑的。當然,這可以視為沒有參與投票者是自動放棄選舉權。但這樣也祇能“否定”最多能確定“被代表”,而不能延展代表其意志。

第二,選舉過程不可能事無鉅細都被討論到。侯選人往往祇在最辣眼的議題上拋出自己的競選綱領,而對一些不辣眼的議題,則左顧而言他。到真正執政時,在那些沒有充分展現的議題上,領導人與選民之間的意志往往出現偏差,不能代表真正的多數人意志。

第三,為了選舉方便,侯選人的人數有限制,難保選舉過程不會出現祇能在眾多不滿意的候選人當中選出一個相對好的領導人的結果。

第四,國家意志有時存在一定的秘密性,不能公開,因為一旦公開,對國家傷害巨大,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領導人的決策與民眾的意志也存在一定的偏差。

第五,侯選人說到底也是一個個體,有其自身的利益考量。自身考量本身就有排他性。你很難要求這種排他性與大眾的意志剛好一致。

第六,領導人犯錯的代價太小,民眾的反對一般祇停留在抗議,要形成彈劾案提交國會等國家決議機構的成本太高,所以,也給領導人違反民意行事留下空間。

這六大原因(不知是否已經列舉齊全,抱歉!)導致那些所謂的“民主”都祇不過是理論上的“按照人民的意志管理國家”,不會是現實的。要想實現所謂的“民主”,恐怕需要在形式上進行改革,不能採取現在的選舉製或代議制形式,而需要民眾對所有國家事務都充分瞭解後,自行投票決定。然而,這樣的真正民主,需要將國家秘密完全公開,又要所有民眾都有著充分的智慧與理性,且又有眾多的空閒時間處理政策事務的表決。當然,這様的話,比吳先生所描述的“民主”要求更高了。單一個公開秘密就很難做到。畢竟秘密存在關乎國家的安全,公開則國家安全得不到保障。從另一角度看,那個時候,說不定連所謂的“國家”都已經不存在了。世界人民共同決策問題。

我描述的是烏托邦還是什麽呢?

此刻突然想起近來熱播的國產現代劇《戀愛先生》。其中一集是宋寜宇與妻子顧遙尋求心理醫生的婚姻指導。心理醫生說,人們對婚姻的期望太高,一旦出現問題,就出現了信任崩塌,希望宋顧兩人迴歸正常的婚姻期望。同理,我們也不要對“民主”期望過分。這多少有些無奈吧!

你說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