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诸子百家每周500字

《李耳定律》之每篇三定律九

2018-05-16  本文已影响41人  中限惊恐

    古为今用,先贤智慧再领悟。重温思想巨匠李耳的经典,体会领悟大道和立身处事境界的不同,解读的版本有差异,希翼抛砖引玉,呼唤现代版的《道德经》,企盼共享思想巨匠的智慧光芒。

     续上篇,每篇转换三个定律,思路方法路径开篇文章已经表述,不赘述。

一、解字

     百度上的象形字典查找出这三篇任选的5个字解释。 字源解说: 根,本义,名词:树木长在地下的条状营养器官。   名词:物体的基部。 事物的本源。副词:从本源上,彻底地。 量词:枝,枚,条。文言版《説文解字》:根,木株也。从木,艮聲。   

   失,本义,动词: 未将物品抓牢而丢落。 动词:丢掉,没了,遗漏,缺乏。 未掌握住,未控制好。 名词:错误,过错。文言版《説文解字》:失,縱也。从手,乙聲。

    善,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温和。 形容词:仁慈的,有良心的,友好的。  名词:义行,义举。  形容词:吉祥的,美好的。 动词:使美好,办好。  副词:好好地,能干地,擅长于。文言版《説文解字》:善,吉也。从誩,从羊。此與義美同意。

   迷,本义,动词:辨不清前进方向。困惑,不明白。  失去理性,失去自我。   痴心者,狂热者。  副词:无理性地,盲目地。文言版《説文解字》:迷,或也。从辵米聲。  

   割,本义,动词:古代剪舌酷刑。 动词:剐,切,切除,剪,刈。 划分地盘。文言版《説文解字》:割,剥也。从刀害聲。   

       限于篇幅,其余的字不一一枚举。

二、转换

    (一)《李耳定律》之持重红线定律 ,原文《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為轻根,静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輜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本章讲的是遵守和违背规律利害关系,规律主导地位不容置疑,划定了红线。起名《李耳定律》之持重红线定律 。

 《李耳定律》之持重红线定律 --盘缠和衣食是是轻装上阵运转自如的保障,规律恒定是各种运动的主宰。因此发号施令者给臣民每天行动,明令不盘缠和衣食供应充足。即使有狡猾阴险敌人紧盯算计困难重重,仍然能安然处之。不可思议的是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驱使子民轻率发动战争?轻率发动战争就会失去民心;浮躁就会丧失领导地位。

    (二)《李耳定律》之会者不难定律 ,原文《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跡;善言,无瑕謫;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神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本章讲的是能力素质与从事的工作难易程度关系,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人的能力素质是有层次的,就是说能力素质水平与职责难度匹配,起名《李耳定律》之会者不难定律。

   《李耳定律》之会者不难定律--善于行路的,辙迹不会乱了章法;善于表达的,一言切中要害;善于计数的,用不着打乱竹签数算;善于闭合的,不一定非得用栓梢但是打不开;善于打结计扣的,不必绳索复杂打结但是解不开。因此,得道的人以知人善任为己任,所以没有被遗弃不用的人;物尽其用为己任,所以没有被废弃不用的物品。这就是所说的万物主宰的光辉。知人善任的人是缺乏自知之明的人的师长,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可以作为知人善任的对象。不顶礼膜拜尊重自己的师长,不屑于教化做到知人善任,虽然有智慧也是违背规律的困惑。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三)《李耳定律》之小我明理定律 ,原文《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荣,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於朴。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朴散则為器,圣人用之,则為官长,故大制不割。

    本章讲的是摆正自己位置,小我谦虚才是长久之道,取胜之道,期望人们明白这个道理。起名《李耳定律》之小我明理定律。

  《李耳定律》之小我明理定律--了然这里的精灵,却安守低下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作天下各种规律实践主体的汇聚洼地。甘愿作天下各种规律实践主体的汇聚洼地。就不会违背永恒的规律,回复到婴儿般单纯本性的状态。深知什么是开花,却安于劳动付出的地位,甘愿做天下规律的载体,就会取得永恒的规律预示的成果,就可以进入朴实无华实实在在的收获状态。深知什么是光亮的人前显摆,却安于努力付出烧火的地位,这就是天下的模范,天下的模范使得永恒的规律得到尊重。规律得到尊重,就可以进入最高层次的状态。本源的规律朴实无华实实在在的收获传播成为标志平台,得道的人运用它,则为百官之长,所以符合规律的制度、管理不是暴力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