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是通往改变的路
人在汪洋大海中,手里总会想尽办法抓着可以救命的东西,无论怎么样都死死不松手,因为生存第一。每个人抓住的东西都是自己觉得安心的东西,你我都不一样。只有看见,才能放下。
这五天的学习让我体会到震撼,台湾国宝级阿德勒心理学专家曾端真教授,教学严谨,循循善诱,对我们有无限的爱护和教导。在这样的场域,体会自己,是种幸福。
我们都是助人的人,在我们帮助别人的路上,先要学会帮助自己。我们不断的拿自己开刀,不断的小组练习,哭了累了,都没关系,我们知道只要可以成长,什么都可以。助己才能助人。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二个故事,故事的主角都是我同班同学,分享已经征得他们的同意。
这次来厦门,同学小婷把一家老小都带来旅游,一共五个老人和一个五岁的女儿。每天她来上课,照顾一家老小的责任就落到她老公一个人身上,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她希望老公出门前做好万全的准备,带上所有的东西,可惜老公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无所谓。小婷人来到课堂,但是内心焦灼,苦不堪言。我们都劝她,放轻松,这么大一个男人,一定自己会照顾好老人和孩子的。可是无论怎么说,小婷心里的焦灼一点都没有减轻。
直到第四天晚上,她想起了一个童年记忆:小时候的她做过一次很大的手术,需要输血,这个紧急关头,全镇竟然没有备用血,全家人都急疯了,她的生命也处在生死一线间。最后想尽一切办法,她才活下来。说到这里,她给我们展示她包里的东西,小小的她,大大的包,包里有一大袋笔,三本笔记本,反正所有的东西,都有备有二份以上。
知道了她的童年故事,就知道为什么她对备用如此上心。老公没有准备好出门的东西,对于她来说,就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当看见了自己的生命故事,问题和冲突也就自然化解了。
同学小惠是位很优雅的女性,她总是不自觉的非常羡慕别的女性有很直的腿,她自己在练习瑜伽的时候,上半身所有的动作都可以做的很漂亮,可惜腿总是伸不直,百思不得其解。终于她想起了这样一个童年故事:小时候她亲眼见到家里亲人被四个高壮的男人欺负,小小的她在旁边非常非常愤怒,可是她太小了,无能为力。在做游戏治疗的时候,回到了这个场景,她说很希望当时一腿踢过去,保护家里人。教授点拨说,你的腿储存了你的愤怒。小惠恍然大悟,原来她没有宣泄出去的情绪都在腿,在游戏治疗中,腿储存的情绪宣泄了。小惠顿时释然了。她的腿值千金。
阿德勒认为,那些对人们的精神生活结构有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在童年早期就已经形成了。也就是说,童年时代的遭遇、记忆以及经验和态度,是其成年后的精神活动的基础。一个人,可能会随着经历的不同,时间的增加,环境的不同,其心理活动的外在形式会发生变化,但是其基本要素、目标、动力等引导心理生活指向最终目标的东西,永远不会改变。

你有故事说给我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