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系》戏剧三角:加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
当人有被害感的时候,就意味着他觉得自己陷入了受害的位置,有人、机构或某种力量在迫害自己。并且,如果这个人觉得自己非常无力——陷入彻底无助中,那他就会渴望一个拯救者帮助自己。
这样一来,这个人的心灵世界中就有了三种角色:迫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这个模式也被称为“卡普曼戏剧三角”。
加害者会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比较低下。也就是说,自己只想占据自恋的高位,而试图把别人弄到自恋的低位,还会去掠夺、剥削别人。
拯救者,也会把别人看得低下,但是自己会去帮助弱者,并且敢于和加害者作战。
受害者,自己认为自己的能力低,习惯了处在自恋的低位,有时寻求自己被迫害,有时则寻求被拯救。
加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这三个角色可以存在于一个人的内在心灵中。于是,一个人在不同的处境中,就有可能会转变成不同的角色。
一般而言,在一个戏剧中,总是有这三个角色。一个复杂的、好的戏剧,会让观众看到人是在这三个角色中不断变换的。
虽然看起来大家更愿意选择拯救者,但真去做拯救者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这太累了,太难了。拯救者这个角色尽管看似善良又有力量,相当于在自恋维度和关系维度上都占据了正向、光明的那一边,但是这很可能会意味着失去了自己。
受害者的位置看起来很不好,毕竟处在自恋维度的低位,而且还是被索取、掠夺的那一个,但是受害者可以有一种安慰——“我是好人”。不仅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好人,旁观者也会这么看。
此外,在自恋维度上占据高位,例如有权力、有力量或有成就,都是不容易的,但是把自己弄到自恋维度的低位,再加上一副受害者的样子,这样就可以抢占道德的高位了。虽然失去了力量优势,却具有了道德优势,而且这一招谁都可以掌握。
至于加害者,占据了力量上的好处,还可以去剥削别人,好处自然很多,但是他们不仅会被旁观者视为坏人,自己也会良心不安。于是,他们很容易在道德上、说法上下功夫,自欺欺人地说自己是好人,甚至是受害者。一位采访了很多罪犯的记者说,所有旁观者眼里的坏人,都认为自己是好人。
在各种自恋中,一种基本自恋是“我觉得我是好的”,但是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好人非常不易,因为它有点违背自恋维度的自恋。实际上,人们更容易去维护自恋维度的自恋。即,当被置于自恋低位时,会感到羞耻和愤怒,并会做各种事情,以把自恋受损的感觉转嫁出去。
但是,当一个人真这么做时,很容易发展出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