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也读书,成也读书,看看这个韩国人是怎么做的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对小夫妻在地铁上吵架,男的怒斥女的嫌他穷,女人倔强回答:“我要是嫌你穷的话,当初会嫁给你吗?”小小的孩子在一旁仰着头,一会看着爸爸一会又看看妈妈……
![](https://img.haomeiwen.com/i3232179/9fe799bcae0a4e2f.png)
一个穷字,让多少成年人尽失体面……
其实,作为旁观者,你能品出女人的心思,要么怨他赚钱能力低,要么看穿了他不思进取的心,至少并非真嫌他穷。
要知道,穷不可怕,怕的是陷入认知穷。
再举个夸张点的例子,韩国有一个年轻人叫二志成,他七年读了2500本书,却欠着400万的债务。看到这你一定会问,都读了这么多书了,一定不是认知穷了吧?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吗,这不是骗人吗?知识不能改变命运,那读书又有何用?
你看,如果你像上面那样思考的话,就又陷入了另一种认知的误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往下看。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是一本韩国青年人手一册的畅销书, 而二志成正是这本书的作者之一,他靠复盘实现了翻盘,他说阅读可以分为三类:享受趣味、获取知识和改变人生。
我们来逐个分析一下:第一,享受趣味。比如,你看的小说、漫画图书、休闲杂志等,什么好看、什么能打发时间就看什么,好比不理性地消耗自己的时间,只图内心愉悦,不求增长见识。
第二,获取知识。看一些对成长有一定帮助的书籍,比如增加茶余饭后的谈资以及个人信息量,但是对于成长的作用不是非常大,因为中间隔着一个“做”的距离。所以当知识没有被用起来的时候,你通常是“捡”得多丢的也多。
你或许不能肯定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一,今天你输出了吗?二,你像蚂蚁搬家、小鸟筑巢一样,为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劳作了吗?
第三,改变人生。这个最重要,是有目的地去读书。比如说成体系地去读与专业相关的书,为了你手头的事情而读书,换句话说是: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是为了干成事而读书,先有事后有书。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步像预设过的程序一样,向着目标步步为营,直至改写人生。
如果你的思维认知仅仅停留在第一点和第二点上面,而你的期待却是想改变人生,那么你的期盼往往会落空,就像逆袭前二志成。
可是后来他为什么七窍全通了呢?原来他彻底转变了思维观念:读了那么多年、那么多数量的书,道理懂了一大堆,却根本没去做……
有目的的、深度的、成体系的阅读又该怎么做呢?这难吗?或者说对于那些刚刚形成阅读觉知的人来说该怎么做呢?
我们不妨来看看二志成总结的关于读书过程的三个阶段:
这个好理解:就是每天最好抽出固定的时间,比如说早起一小时,再加上碎片时间,通过阅读100本以上和自己的职业相关,或者未来想从事的领域的书,为读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你也可以给作者写邮件、通过微博以及他发布作品的平台与他交流讨教。
二,加强定向阅读。二志成说用一年的时间阅读365本书,养成成功者思维,如果我们一上来做不到,也可以先从读200本,甚至100本开始,来一场摧枯拉朽的脑革命,坚决告别穷人思维。当你读到2/3数量的时候,还可以尝试着去教别人。
三,深层定向阅读。通过阅读人文古典书籍,包括历史、人物传记等。俗话说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那些经典人物和篇章一定有你要找的东西,学习他们,使自己成为领军人物。
比如前几周孟晚舟女士回国,让我想到了华为今日的强大,离不开任正非当年学习了 IBM前CEO郭士纳成熟的企业管理方法,让它变成了会“跳舞”的“大象”,而没有像传统大企业那样变得臃肿……所以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历史总是在重演,那些前车之鉴你只要认真学习就可以了。
最终,二志成成功了,他把自己的这些读书经验、方法和理念,通过书中的主人公洪镇洙的演绎、演变,呈现给读者。
有多少人是因为看了《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以后,真的成功了吗?我相信一定有很多。并且它是很多读书打卡社群的必读书单,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剽悍一只猫的社群。而社群运营大咖猫叔本人正是因为通读了这本书,才按下了人生逆袭的启动按钮,你或许也听说过他去采访100个CEO的故事……
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赚钱,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抉择的能力,都是建立在底层的认知之上的,没有认知就永远不会有改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3232179/c97ec9ac3a45e8a3.png)
有了认知你才会生成存储知识的宫殿,而知识不值钱,把知识变成钱的知识才值钱。那么,你准备好怎么“变”了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足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