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新年
狗年农历新年,一切都是热热闹闹的。然而古诗有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在这个热闹的时候,人的心理会更容易产生一种空虚,寂寞,甚至是不知所措的感觉,不知道是因为年纪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还是因为自己想太多。
小时候过新年,十分热闹。一进腊月,家里就开始准备年货,买来的年货要放在小房里面,因为那里比较凉。那时候的冰箱都小,可放不下这么多好吃的。
妈妈和奶奶开始忙着蒸馒头、蒸花卷,同时还要炸麻花,炸油饼等等。这些都是留着过年的。另外一个很受欢迎的东西就是炸丸子。年夜饭的时候呈上一盘炸丸子,或者是把它炖到菜里面,用来招待客人或者是自己吃都最好不过。要是谁家从外面买了现成的蛋糕或者吃食,邻居们会心里面感叹一下别人家的生活条件好,可以买现成的,不用自己忙着做。
还有一个让小孩子兴奋的事情是过年的时候可以穿新衣,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妈妈都会帮我把全套的新衣拿出来,给我穿戴整齐,然后跟我说,去爷爷奶奶那,让他们看看漂亮不漂亮。我这个时候也会去爷爷奶奶那里转上两圈,好好臭美一番。
当然,最让大家兴奋的一件事情就是放鞭炮和拢旺火。那个时候家里条件很一般,不会买花炮回来。爸爸买几挂鞭炮,还会买一根夜明珠——那个就是我新年放的炮了。当大人放炮的时候,我就静静地看着,等他们放完鞭炮,我会要他们把这根夜明珠给我点着了。有时候也会买到那种后坐力很强的夜明珠,我就不敢放了,会把它递给爸爸或者叔叔,自己在旁边捂着耳朵看他们放完。
一过了晚上十点,家家户户都会出来拢旺火。我们这里一栋有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里面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就会从各个地方搜罗过来很多比如木板、纸片等等东西,往火里面扔。三个单元的小伙子们都在互相比着,看看哪个单元的旺火可以烧得最久。往往等到第二天早上的八点半,这些旺火才渐渐的熄灭。
作为小孩子,大年初一早少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在燃放的灰烬里面找那些没有点着的鞭炮,然后再把它收集起来,一个一个慢慢放。要是找到一串没有点燃的,那就跟中了头奖一样。
随着炮仗声减少,年的味道渐渐淡了。但是随着正月十五的到来,炮仗又越放越多,热闹的氛围又迎来了第二个高潮。
每到正月十五,就会有三天的花灯,从我家正好可以看到摆放花灯的那条街。那条街的天上都是红通通的,我每天晚上都站在那看着这样的灯光,感受着身边的喜庆。到了正月十六的时候,炮仗和灯都渐渐少了,我心里还会有一点点难过,觉得要和这个新年作别了。但是心里还会安慰自己,只要没过二月初二,就都是新年。
现在,年的味道渐渐淡了,不会因为迎接它而兴奋,亦不会因为送别它而难过。不知道是因为我们长大了,还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记忆里面震天的响声和漫天的红色纸屑,依旧是热闹和传统的代名词。或许我骨子里真的是一个及其传统的人。新年的时候,我喜欢守在家里和爸妈一起接财神;和家里的亲戚一起吃团圆饭、聊天。或许这种过新年的方式有点落伍了。但是我觉得,有家人、能团聚,就是过新年的最终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