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就知道自己要什么?
今天读到粥左罗的《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这本书,作者说自己用不到三年的时间靠写作实现了从月薪2300+元到年薪100万的跨越。但文前的描述看起来作者的过去并不厉害,作者说自己毕业后干过卖过明信片、卖过服装,后来加入某新媒体,三个月后开始写出10万+的爆款文章,此后人生就像开挂了一样。这一切看起来很吸引人却又显得不那么合理。
于是我对这个人产生了好奇,搜索了作者的个人公众号,点开“新人必看”,尝试去了解作者的经历。
作者出生于山东的一个贫穷的山村,家里三代务农,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跟很多人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人一样,都生活在一个物质还不算丰富的年代,更谈不上精神追求。上学时候能看的书基本上只有教材,课外书不仅很少见,老师家长会觉得是不务正业,能借到同学的一本作文书看就算是奢侈了。
按照当地的教育水平,能考上大学,就算是比较有出息了。但作者的不同在于,他在考上本科后,选择了复读。而且是以全校文科第一的成绩。虽然只是个二本,但至少也算是本校的骄傲,但作者很坚决的放弃了。
为什么作者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复读?因为他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中学的时候,身边的同学人进网吧是在打游戏、聊天,而作者在干什么呢?他在听俞敏洪等各种名人的演讲,搜他们的励志故事。虽然同样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但那时的作者心中已然拥有了一个更大的世界,那是一个他的同龄人想象不到的世界。
而作者相信更高的学历开启更大世界的敲门砖,所以才会如此义无反顾,内心才会如此笃定。
第二年作者以621分的成绩考入北京的一所211大学,虽然没有像俞敏洪那样考入北大,但进入大学后的作者却选择了和俞敏洪一样的方式——拼命充实自己。
作者深知自己与同学的差距,他需要弥补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见识。他没有把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而是选择利用大学期间的一切资源和便利增长自己的见识:读书、旅游、看展览等等。
毕业那年,作者读过的书,两元三元的卖,出手竟得了1400元。想想看,大部分人买过的书恐怕都都不够这么多钱。
到这里你才明白,哪有什么一夜暴富的神话,一切不过是作者的厚积薄发。
正因为有了此前丰厚的积淀,才有了作者年纪轻轻的功成名就。你以为是运气,其实不过是水到渠成。
可见,那些很早就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不是天生聪颖,而是见识足够多。
傅盛在认知三部曲中提到,人有四种认知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而95%的人都处在第一层。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会默认自己不知道的就不存在,也就不会产生想要改变的意识;而知道自己不知道才是改变的开始。
大多数人之所以平庸只是因为只会跟着周围人的步伐亦步亦趋,眼界只在身边很小的一块区域,看不到更大的世界。
所以,如果你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多去看看更大的世界。你可以读书,书中有你不曾见过的故事;你可以旅行,将书中的故事变成自己的经历。
当你读了万卷书或行了万里路,自然就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