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海南之三十六-----需要重塑的快递业
旅居在海南,我们看到外地来的人多是候鸟,在三亚避寒,居住时间一般是第一年10月后左右到三亚,而第二年4月左右返回。
在此期间,候鸟们离不开日常的生活用品(包括生鲜食品)需求,而且有巨大的需求量,因此需要当地有物资供应保障条件(包括物流条件)。
还在持续开发中的三亚,用市场的眼光衡量,许多居住地的配套商业网点不够完善,因此,困扰候鸟们的最大问题就是当地的商业服务尚不能满足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包括价格偏高),由此感到不便。因此,当地的商业服务业成为每个候鸟的一个重要的关注面。
一到每年的四月,候鸟们开始逐步离开三亚,返回原住地,这种生活需求就倏然停止,商业流通开始出现空白。这种间歇式的物资保障需求,成为候鸟经济的一个主要特点,对于每个正常经营的商贩来说,是一个很难应对的事情:
一是租房:
一般的商铺,租金一交就是一年的,但是基本上只是半年运营,半年闲淡或者歇业。
我们小区的小超市,是一家三口东北人办的,他们说,偌大个小区,到夏天只剩不到10户人在,没有消费者,超市根本无法维持,好赖是靠物业的支持,在租金方面有些减免政策,才能维持。所以整个冬天商品价格有些偏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二是供应渠道:
很多商贩好不容易形成了生鲜食品的稳定供应渠道,却因为不能一年四季保证正常的采购,而成了一锤子买卖。对此,生产商有怨气,商贩们更是叫苦不迭。
三是用工:
季节性的短期用工最大的问题是人难找,而且由于时间短,人员不能稳定,导致服务质量也很难提高。
我们了解到,曾经有许多来三亚的外地人看到当地商业服务的不配套,认为这是风口,都想在这方面试水。但是经过尝试后,多数不得已而放弃。
我们还了解到,新开发的商品房建设都需要有商业网点同步配套,但是在三亚,即使现成的商业网点,也很难正常利用。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三亚的快递业却由于商业服务条件不足而非常盛行,大部分的候鸟都是通过快递采购来解决日常用品的需求,甚至饮用水、各种菜等等都是从网上采购,通过快递送达,某些商品比当地销售的还便宜。
从现象上看,快递已经成为候鸟们的必然依赖和非常认可的一种商业流通方式,有力地补了商店的缺。
每天,小区门口,各家的快递员在马路边呈一字摆开,宛如一个小集市。快递员开始电话通知人们来取快递,人们开始来来往往,很是忙碌。
快递业的属性是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方式,承运方通过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运用专用工具、设备和应用软件系统,对国内的快件揽收、分拣、封发、转运、投送、信息录入、查询、市场开发、疑难快件进行处理,以较快的速度将特定的物品运达指定地点或目标客户手中,因此成为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三亚,通过快递形式满足日常生活用品的采购需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然流程,而且候鸟们好像普遍已经离不开快递了。
从实际现象中看,快递这种商业流通方式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流通的补充方式,非常适合于海南候鸟经济的业态。
由此想到,如果从海南本土经济的实际出发,当地政府能否立足海南的发展前景,树立一种新的开放式的商业发展观,针对海南的候鸟群体,利用快递这种成熟的商业形式,通过软件和硬件进行补充、改造和完善,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重要的商业流通的手段,使其真正成为候鸟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逐步成为一种主流形式,同时可以和未来的自由经济接轨。
为了保证快递业能够在海南健康地发展,需要政府从吸引人才入琼的前提出发,扶持和引导快递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支持,保证快递业成为海南的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商业流通形式。
譬如说,能否利用现有的邮政网点进行兼容性改造,增加快递的集中收发内容,建立快递驿站,成为快递的集散地。在形成快递业的新业态的同时,建立一种新的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服务业,同时亦可促进传统邮政的转型发展;
譬如说,能否融合现有的商业网点(包括新的布局),利用商业网点的投资,在各地各小区建立一种服务于快递接送的固定设施,保证物流的正常落地和发送;
同时,针对快递这个行业,能否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包括:
能否为快递服务人员提供名正言顺的社会地位;
能否为快递服务人员提供就业保障和人身保险;
能否为快递服务人员提供准入手续、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职称评定;
能否对快递的车辆及设备统一标识、对快递人员统一工服……
海南的发展,并不是封关后就可以一蹴而就,而为之需要做许多的探索和尝试,新的商业流通模式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海南封岛的日子快了,在这之前,有很多事情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