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作焦虑背后的抽象与具体说起
适度的抽象可以帮助人们从庞杂的信息海洋里找到问题的要点。过度的抽象只能把关键因素剥离掉,留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苍白真理。过去几天关于时间的思考和关于写作的想法,无疑是在抽象的方向走得太远,以至于无法准确的描述出所陷入的时间的困境,也无法进入预期的写作状态时的焦虑感受,和这种焦虑背后的事实层面的来龙去脉。
思维跳跃,临时想到关于写作的解决方案是短句。然而短句也只能解决一部分特定的问题。如果不能识别出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仅寄希望于描写而短句这样通用化的解决方案,问题恐怕还是无法得到解决。
顺着这个思路,看看是否能够想清楚写不好东西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首先,没有明确的主题。更具体的说,对很多问题,在某些瞬间,有零星想法。但是,想法稍纵即逝,来得快也去得快。并且,很多想法并没有深入,其实没有想清楚,真写也写不好。如果可以深入思考,想清楚问题,然后记下来,可能多少还是会有价值。
其次,缺乏精准的语言描述能力。例如,尝试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写短句,标准是每句不超过十个字。实际执行时发现,总是一不小心就超标,十个字根本就说不完一句话。本质上还是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另外一些情况是,过于口语化,文字次序凌乱,各种插入语,各种副词前置和后置,各种并无必要的转折、递进,以及并不实际存在的构造因果。
再次,缺乏写长文的能力。长句和短文的组合,写起来比较省事,三五句话,凑成一篇,只是读起来干瘪无味,既不明理,也不感人,创造出来基本上就是垃圾。需要做的是短句构造的长文。可惜短句也写不好,长文也写不好。短句写不好的问题在于语感糟糕,多少还有解,多练习,熟能生巧。长文写不好麻烦得多,内容、结构,甚至写作的时间,都构成问题。
除此之外,对自己不切实际的预期,对低水平文字的容忍度不足,不愿意释放自己的写作内容,无法形成正向反馈,也导致写作计划举步维艰。
可行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现在看来答案依然不明确。
是不是没有明确答案就没事情可以做?也未必。无论答案是什么,有一些事情一定是对的。这样的事情可以先做起来。例如,持续的、大量的写短句。例如,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如实的、尽量精准的描述出来。例如,临时积累素材,不限字数、不设门槛。例如,把自己写的内容排序,发布一部分,不要求及格,只要是目前写的最好的,就可以。
坚持一段时间,看看是否会有变化发生。不对时间本身抱任何幻想。但是,任何不虚度的时间,都承载着努力的内容,都将会成为未来变化的动因。
走起来。边走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