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收放之间

2020-11-26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姜老师0301

昨天学习了课文《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散文深邃的思想,严谨的结构,条理清晰的层次,都是学习的典范。因此布置作业:请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用上总分总的结构,也写篇“我为什么而活着”。今天收了作业,想到书上说,学生写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因为只有老师一个读者,无法激发写作兴趣。于是,改变了策略,让学生先自读,勾画自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再让学生四人一组互相传阅,最后,每组挑选最好的习作,朗读,全班分享。此话一出,教室里顿时炸了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说出别人的名字,起哄,还有人趁机在班级里嗷嗷乱叫。人声鼎沸地差点把屋顶掀翻。赶紧大声制止这种现象,同时打开投影仪,人人平等,先读一读自认写得好的,这时,读书的学生声音较小,本该倾听者,小声说话者有之,做小动作者有之,无所事事者有之,再次强调纪律。请朗读者声音洪亮,请倾听者保持安静,效果甚微,一堂课就在极不平静中渡过。

不知道学生有何收获,有没有因为时间虚度而感叹遗憾,我其实有点难过,感觉这堂课欠了点什么。放,其实容易,如果没有责任心的话;收,其实容易,我自己多讲点,至少可得心安。但,如何让学生收获更多呢?让学生自己写写他的收获,可能自由说小话更让他们开心,但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呢?如何衡量?也来个对照组吗?样板范围够广吗?收放之间,放不下的是为师者想尽可能让学生多掌握知识的一颗心;收放之间,是教学技术的灵活掌握,教育真是一门艺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