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 写作陪伴营

只要上路,总会遇见隆重的庆典 ——唐青松、徐华名师工作室跨区联合

2020-12-24  本文已影响0人  江苏徐华

      12月23日,“跨区联动 携手同行”——唐青松、徐华名师工作室跨区联合教研活动在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城东校区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盐城市音乐教研员赵继红莅临指导,两个工作室的成员和建湖县全体小学音乐老师参加了活动。

唐青松、徐华名师工作室合影

      本次研讨活动主要分为课堂观摩、教学反思、专题研讨、主题发言、名师工作室微讲座、专家讲座、赠书仪式等七个环节进行。

      一天的活动下来,我真的感觉干货满满,受益匪浅,有太多太多的心得和体会:感动、欣慰、激动、反思……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印象最深刻的当然还是课堂教学。以前说“字如其人”,但通过这四节课,我却想说“课如其人”。

      汪亚萍老师的课有想法、有创意,追求大胆创新,标新立异,却略显急躁和随性。

汪亚萍老师《亚克西巴郎》

      吴曦老师的课思路清晰,善于表现,进步明显,但还缺少一些经验和磨炼。

吴曦老师《李玉莲调》

      陆利民老师循循善诱,从容自如的风度令人赞赏,用赵老师的话说,陆老师的“声音审美”表现得非常出色,他那低沉悦耳的男声哼唱着《四季调》,萦绕在课堂的始终,听来令人心旷神怡。

陆利民《四季歌》

      孙亚老师的课如她本人一样温婉可亲,如柔风细雨,在悠悠诗韵中带给人美的享受。虽然,这种融合音诗画的综合课是否削弱了音乐性,是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有待商榷,但这种创新和思考值得肯定。

孙亚老师《读唐诗》

      好课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对教材的深度剖析和把握,对音乐学习规律的遵循。

      好课也一定是学生乐于接受的,真实、自然,而又走心的课堂。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不由想起工作室的两位老师磨课过程中的种种:我曾帮她们磨课到深夜,曾耐心地陪伴她们观摩录像课并充当现场解说,曾不厌其烦地为她们答疑解惑,直到思路逐渐清晰,直到看着她们迷茫的双眼渐渐明亮起来。

      她们都曾在磨课的过程中哭过鼻子,在努力的同时,也承受着压力、恐惧和煎熬。虽然还不完美,但成长是看得见的。或者说,只要能在大家面前勇敢地展示自己,就是一种成功。

      磨课,磨的绝不仅仅是课,更是在磨自己的理念,磨自己的教学能力,磨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性格中的弱点。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一个充实的过程,更是一个蜕变的过程。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在点评活动中,可能因为现场的大咖比较多,老师们怕自己说错话,都显得比较拘谨,在主持人的再三鼓励下,几位资深骨干教师做了交流发言。

      几位老师都各有观点,发言都很有质量。尤其是崔秦勤老师的发言令我印象深刻,她善于思考,观点独到,显示出了扎实的理论功底。

      在主题发言中,来自两个工作室的四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陈琳老师,因为她其实是临时替补的,原来发言的老师临时有事,所以活动一天前才换成了她。

陈琳老师发言

      说实话,活动之前我是有点担心的,担心她会紧张,会不自信,会讲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但是令我惊喜的是,她毫不怯场,站在台上侃侃而谈,且非常有观点,有思想,表现出来的风度令人刮目相看。

      有时候,突如其来的任务既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推动力,会激发出想象不到的潜力和精彩。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在名师工作室微讲座中,由两个工作室的主持人——唐青松和我分别介绍工作室的研修历程。

      听完唐青松名师工作室的介绍,我头脑里立刻就冒出了三个“高”:高起点,高站位,高水平。

唐青松老师发言

        唐青松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唐青松是江苏省音乐特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特聘顾问是盐城市音乐教研员赵继红老师,她是盐城市教科院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江苏省音乐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工作室的成员大多都是市级骨干教师,都来自盐城市最顶尖的学校——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确实是一个高素质、高层次的音乐名师工作室团队。

        看着课件中展示出来的的那一本本专著,一项项课题研究,一节节优秀的网课,我在心生敬佩之余,也深感自身的不足。

      想起前不久在某活动中聆听谢晓梅老师的讲座时,谢老师提出她建设工作室的主张是:“以教学学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并提出了三条主要路径是:课堂研究;课程研究;课题研究。

        回首我们工作室的成长之路,在教学学术方面的研修确实不够,缺乏高度和深度。

        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要高举学术研究的主张,让工作室真正地成为“实践共同体、研学同修苑、文化共享场”。


                        专家引领  道有所悟

      最后的最后,自然是盐城市音乐教研员赵继红老师的总结发言。

赵继红老师做总结发言

      赵老师首先针对四位执教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进行点评。从她的点评中,我深刻领悟到了学术语言的严谨性。

        比如:唱歌的情绪不能作为目标去要求;在目标的书写中不要有太多的定语和状语;目标一定要是可考量的,不能无边的大,要可实现,可操作;要有能力把在课堂中准备做的事情理论化地陈述在教学目标里;不要空洞地说让学生“感受美”,而要说具体感受什么方面的美;要分开确定教学重难点,不能混为一体。

        接下来,赵老师针对四节课进行点评,她的发言中既有肯定,也有实事求是的建议。听了她的点评令人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说出了许多我们感受到却没能说出来的问题。

        赵老师提倡要学会听课,首先要看目标,然后思考流程,并在实践中模仿喜欢的环节,在不断的模仿中去创新教学方法。

        她还具体地提出了三个观点:教师要重视声音审美;上课的内容决定形式,不要单纯地去模仿哪种方法,而要根据不同的作品选择合适的方法;磨课要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的研修模式。

        赵老师最后鼓励名师工作室要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呼吁老师们尽快提升,缩短成长历程,以便辐射到更多的学生,不辜负社会和家长的期望。


        一天的活动在赵老师的鼓励和期待中圆满地结束了,但老师们的思考还在继续……

      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次新的蜕变。一次次的磨课,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步一步地成长,就像著名的绘本《犟龟》里说的那样:只要上了路,就天天走,总会遇见隆重的庆典!

      愿所有的小伙伴都能在努力前行的路上,遇到更好的自己!

徐华名师工作室合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