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AI·未来》的启示:人类战胜AI的终极武器竟然是……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很不可思议。例如,让李开复顿悟生命本质的,不是他的成功,而是他的“失败”。
那是2013年9月1日,那个着了魔似的投身于工作的“铁人”,忽然被死神选中。那一天,他得知自己罹患第四期淋巴癌。
站在生命黑洞的边缘,李开复的“人生算法”与个人成就构建的世界瞬间崩塌。他恍然大悟:“我想创造像人类一样思考的机器,可最终我也变成了一个像机器一样思考的人。”
在此之前,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为家庭和朋友留出的时间少得可怜。他眼中的自我价值源于工作上的成就、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以及在世界上扩展自己的影响力。
而这一次与死神的博弈,让他重新确定了生活的重心,他开始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妻子和女儿,并搬到了离母亲更近的地方居住。他不再将自己的生活视作一个以影响力最大化为目标的算法,而是把精力花在能为人们生活带来意义的事情上——与身边人分享爱。
“重生”之后,李开复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即工作、价值和“人”的意义之间的关系。而这个问题,正是我们当今和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全人类以及全社会将要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
正因有了这份思考,《AI·未来》诞生了。
李开复《AI·未来》的启示:人类战胜AI的终极武器竟然是……从9月份在开复老师的新书发布会上拿到这本书到现在,我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而且做了非常详尽的读书笔记。
我不知该如何定义这本书——它既是一本解读中美互联网行业的经管类图书,也是一本淋漓尽致地剖析人工智能的现在和未来的科普书,还是一本解读生命意义的哲学书。
这本书给我三方面的思考和启示:
1、 人工智能会终结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吗?
2、人工智能是否会撕裂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3、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意义是什么?
这不是一本科幻书,却不得不让我想起《三体》,尤其是小说中那个被人们怀念的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
“三体”中的时间轴线一直向宇宙的终结延伸,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几位主人公通过多次“休眠”,在时光中跳跃。这些见证过地球美好年代的人,虽然驾驶超越光速的飞船逃离了地球,获得了重生,但他们也见证了炭基生物被硅基生物战败的事实。
也许,我们现在正处在人类历史中美好的“黄金时代”。
当今社会的人际关系还相对简单(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主,尚无“硅基生命”的存在);发达的科技让生活更加便捷;自然环境虽然被污染,但青山绿水依然可见;地球还相对“孤独”,没有发现外星生命,人类尽情地在地球这个“伊甸园”中自娱自乐……
但这一切美好,也许即将发生转变。
李开复《AI·未来》的启示:人类战胜AI的终极武器竟然是……未来的社会将是什么样的?
不仅仅我们生活中的日常用品智能化,连我们的实体世界也会智能化:“从O2O到OMO(线上融合线下):感知AI越来越擅长辨识我们的脸孔,听懂我们的声音,观察我们身边的世界,它也将在线上与线下世界之间架起无数无缝衔接的桥梁节点,这些节点会让‘上线’这个词变得没有意义。”
到时候,无所不在的人工智能会将人类以及人类世界团团包围。甚至,人类也将与人工智能融合(《生命3.0》的启示)。
即便是把思考从遥远的未来拽回到现在,我们面前也危机重重。李开复认为,“人类文明很快就会面临人工智能引起的危机。……这将是一场涉及工作和不平等的危机。”
“人工智能有能力创造前所未有的财富规模,……但如果任其发展,人工智能会让全球的财富分配不平等达到无可挽救的程度。人工智能实力薄弱的国家,会发现自己的经济发展没有机会再进一步,只能沦陷为人工智能超级大国的附属。人工智能实力雄厚的国家可以极积聚大量财富,也会存在更加广泛的经济垄断,会让社会阶层差距日益明显。人工智能还可能会滋生21世纪的阶级制度:人工智能经营阶级和‘无用阶级’,即史学家尤瓦尔·诺亚·赫拉利所说的永远也无法创造出足够的经济价值养活自己的人。”
如果任由人工智能发展,人类不做任何改变的话,未来的就业市场就会极其不稳定,从而引起整个社会的不稳定,“背后是更加个体性质的人性危机——个人丧失了工作的目的。”
郝景芳《北京折叠》的预言似乎要成为现实:“人工智能的四波浪潮席卷了全球经济,它们有潜力撬开更大的贫富差距,引起大范围的技术性失业。……未来由技术导致的财富与阶层上的悬殊可能演变为更深刻的裂痕:撕裂社会结构、挑战我们的人格尊严。”
李开复在书中罗列了一系列的数据和预言,足以让我们震惊:
(1)失去人生意义和目标会带来非常现实且严重的后果。失业六个月的人患抑郁症的概率是上班族的三倍,正在寻找工作的人自杀概率是上班族的两倍。酗酒和药物滥用的情况均随失业率升高而增多。
(2)人们将面临的境况很可能不是暂时失业,而是永久性地被经济体系拒之门外。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用一生时间学习并掌握的技能,被算法或机器人轻而易举地超越。随之产生的压倒性的无力感,会让人感觉自己的存在没有了意义。
(3)我担心,就业者会发现自己只能不断退缩,就像无情的洪水来临时丛林里的动物会逃亡一般,急切地从一块岩石跳到另一块岩石,寻找更高的落脚点。
但人类在人工智能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李开复发现了人工智能的薄弱点:“让人工智能模仿成年人高知识水平或运算能力比较容易,但要让机器人具备婴儿的感知和感官运动能力,则困难得多。”“尽管人工智能可以在围棋上战胜最优秀的人类选手,也可以精确地诊断癌症,但它连抓周都很难办到。”
李开复《AI·未来》的启示:人类战胜AI的终极武器竟然是……在新的技术革命下,人类该如何应对挑战?
李开复给出了答案:“与其他技术革命一样,试图以自己的方式与人工智能竞争的人终将会失败。长期而言,反抗可能是徒劳的,协作才会有收获。”
未来的企业,该如何运营?
“我们必须重新构思、重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CSR)、影响力投资以及公益创业。过去,企业只有在时间、金钱都有富余时才会做这些事。”
面对人工智能这个“演算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爱成了人类最高级的武器。
我最喜欢书中的一段话,若非近距离接触死亡,一定不会对爱、乃至生命的意义有如此之深的理解:
“人工智能固然强大,而人类独有的爱才是我们生活中最需要的。爱是第一眼看到新生儿的瞬间,是坠入爱河的那一刻,是朋友的倾听所带来的温暖,或帮助别人时感受到的自我提升。人类对自己的心灵还欠缺认识,更谈不上去复制。但是我们确实值得,只有人类具有爱与被爱的能力,也希望爱别人和获得爱。而爱与被爱的感受构成了我们生命的意义。”
也许有人会问,爱是虚的,它能带来什么价值?它将如何对人工智能构成威胁?
开复老师没有写出直接的答案,但我从这本书中得到了启示:爱可以创造一切,因为爱才让生命有意义,才让人类社会无法被AI“破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