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后期情感表达的老到别致
2021-03-17 本文已影响0人
梧桐树边羽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五绝既名《送别》,自然是写朋友之间相送之时的离情别意。
前两句写送别后的状态,这里直接跳过了与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动态描写,起笔就是“山中相送罢”,送完了,“日暮掩柴扉”,我回家关柴门了。
对相送过程只字不提,和诗人另外一首作品有着天差地远的区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这种舍弃主要事件,挑选冷场之后细节描写的方法,突出此次送别的重心不在热闹,而在朋友离开之后的思念——刚刚送走你,就开始在平淡的生活中想你了。
这样在后两句才自然地转到心理描写,表达对朋友何时能再来相聚的期望,不写不舍,只写思念,不写过去,只写未来。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完全是写心理活动,谁的?诗人的。春草明年绿?这不废话嘛,大家要体会言外之意:春草明年绿,这是有准儿的。王孙归不归?那可就没准儿了。这种友情和思念,就更加显得深刻,感人。
有人说这个是不是直接问“王孙归不归”?这个不是直接问了,而是接前面三句,诗人把朋友送走之后自己心里所想。并没有问,或者说根本就不知归期。
为什么用“王孙”指代朋友呢?其实这里使用了典故,出自《楚辞·招隐士》: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王孙隐居深山,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归朝廷,漫山遍野春草萋萋。
注意在这里春草萋萋和王孙不归没有直接关系,类似于一种感叹。而王维巧妙地将这两句倒置,用提问的方式让二者产生关联,为自己的思念找个依托和借口。
明年春草绿的时候,你会不会再来看我?
既抒发情感,又借助用典表达得自然、不掩饰却不矫情。
王摩诘的诗,越到后期越是老到、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