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篱下

2020-12-17  本文已影响0人  涟漪微动

提起《红楼梦》,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林黛玉。她多愁善感,忧郁寡欢,生性多疑,老爱胡思乱想。她命运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由性格决定的。

林黛玉父母双亡,也无兄弟姐妹相依相靠,孤身一人寄居贾府之内,看尽贾府人情冷暖,自感过的是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恍惚之中,我有一种感同身受之孤独,同病相怜之忧思。

14岁那年,小学毕业。当时姑姑在五里之外的另一所小学当老师,两个小学的待遇是天壤之别。我们的学校毕业后是进入乡村中学,而姑姑的学校毕业后升入的却是县城中学。

爸爸为了让我就读好一点的初中,便跟姑姑商量,让我到她们学校参加毕业考试。那时候的手续比较简单,没有现在的转学籍之说。最后,很自然的到了县城初中度过了三年的初中生活。

三年,很短暂,漫漫人生长河中一个微不足道的音符。三年,很漫长,经历足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情。姑姑对我很好,两个表哥一个比我大两岁,一个跟我同岁。偶有争吵,挨批评的总是他们。即便是这样,即便是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只有吃饭才回去,我在姑姑家依然是畏手畏脚,说话做事小心翼翼。总感觉心里没有归属感,一个人在孤独中爬行。

姑姑和姑父都有工作,双职工的家庭条件挺好,记得有段时间的早餐是方便面煮鸡蛋,当时的孩子们都比较爱吃方便面。突然有一次,新买的方便面第一次吃,吃到嘴里后一股油漆味道,直冲得人恶心想吐,我实在吃不下去,也不敢跟姑姑说,表哥们却都吃完了。

没办法,等他们走后,我把一碗方便面倒到门口的柴火堆里。从那以后的好多年一看到方便面就能想起那股让人恶心的油漆味。至今我没有想明白,表哥们是怎么吃下去的,能接受那味道?还是他们吃的没有味道?不得而知。

记忆中内心的不适可能就是孩提时代安全感的缺乏。多年以后,想起那段岁月,仍然有那么一股寄人篱下的感觉。

二十多年,随着时光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我对姑姑地感情越来越深厚,发自内心的感谢她,想要报答他,有时候甚至想,如果是她的女儿该多好。尽可能有多一点时间去看看她,那弯曲的脊背、花白的头发、脸庞的沟壑里也承载着我的成长和快乐。

回望来路,那些经历过的种种,那份曾经的心情。都在多年以后,幻化成一种感激,一份感动。已然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再想起林黛玉,便觉得很为她惋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是篱下之人,东晋诗人陶渊明小酌菊园、把酒畅谈。我们为什么不能有这样的情趣和恬淡?即便是寄人篱下,也要有超然脱俗之趣。黛玉是幸福的,失去双亲,得到祖母、表哥以及贾府所有人的收留与庇护,只要她稍微改变心性,便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