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最先提到重阳节的是《楚辞》,其中说:“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那么古人为什么要过重阳节呢?这是因为在易经中双数为阴,单数为阳,而九是最大的阳数,九九就是重阳。
我在我的家乡没有过过几次重阳节,但是我根据调查发现,北京的重阳节有三个特点,第1个是祭天,第2个是敬老,第3个是赏菊。这一天为什么要赏菊呢?这是因为重阳节所在的季节是秋天,秋天菊花非常的旺盛,所以在重阳节这一天可以想到很美丽的菊花,而祭天的习俗是从清朝开始的。
重阳节的来源是因为一个传说,在重阳节这一天,怪兽来到了某个小村子里,这个小村子里的人为了避难而到了很高的地方,插了茱萸,于是就吓跑了怪兽,从此这个习俗就流传至今,而茱萸和雄黄酒也就变成了驱灾避邪的特征。登高也成为了重阳节这一天必办的事情。当然重阳节这一天也不仅仅有这三个习俗,还有晒秋,放纸鸢,登高,吃重阳糕,赏菊,辞青,享宴祈寿,饮菊花酒,重阳赏菊、饮酒、对弈,佩茱萸。其中的。插茱萸登高赏菊的原因我已经说过了,下面我再来说一说其他的。
比如为什么要放纸鸢呢?这是因为放纸鸢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把去年的晦气全都放掉,因为在古时候人们认为重阳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日子,因此,在这一天把以前的晦气都放掉,也是很吉利的。
再比如晒秋,晒秋就是因为重阳这几天刚好是秋天,并且非常的秋高气爽重阳,这几天的天气一般也很好,因此晒秋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也可以让心身都非常的有活力。
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 可见开始在重阳节这一天吃席的是南北朝,大概是因为。在重阳这一天的天气非常好,并且重阳也变成了一个可以用来团圆的日子。
当然这仅仅是古时候的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到了现代,过重阳节的人就不是很多了,并且双节也不放假,因此登高晒秋放纸鸢都是不太现实的想法,佩戴茱萸也不再会被人们记住了,因为现代人不像古代人如此的敬神,自然也不会想要去佩戴茱萸来驱走妖魔鬼怪。
到了近代重阳节,就不再是一个登高 配茱萸,一个用来驱妖魔鬼怪的节日了。而变成了敬老节。这是因为中国的老年人非常的多,国家在把重阳节当成敬老节的时候,也结合了重阳节本来的团圆的意思。因此,现代人过的重阳节,慢慢就变成了一种用来尊敬老年人的节日。而不再是用来驱走晦气的一个吉利的日子了。
而导致其发生改变的原因是因为现代人与古代人的价值观不同了,古代人更加相信鬼神,而现代人却更相信科学。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民族节日重阳节的来源与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