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理财指数基金指南财务自由之路

基金笔记(23)——基金投资的想法(11)

2023-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BOATMAN

                                            关于再平衡(下面的讨论仅涉及简单的股债组合)

          进行再平衡要比不进行再平衡要好,再平衡有利于降低组合波动,提高收益。但是,再平衡要进行到什么程度?要如何进行呢?

          再平衡的依据是均值回归,股票也好,债券也好,当收益明显高于长期历史平均水平时,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再平衡就是想保住一部分收益。再平衡涉及到几个问题,1、卖出资产,保住收益。是最大程度地保住收益,还是适度保住收益?(韭菜要怎么吃才好?长高了就收割,还是想吃的时候收割?);2、买入资产。是买入性价比最高的资产(资产价格便宜,预期收益高),还是固定在股债之间切换?例如,当股票整体表现好于债券导致股债失衡,假如此时,债基不便宜,有部分股票基金便宜,卖出高估的股票基金后,是买入便宜的股票基金,还是买入债基,还是手持现金观望?3、控风险。是恢复到预定的股债比,还是不追求恢复到固定的股债比,允许适当的偏离?恢复股债比的目的是希望将组合的收益和风险维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水平。

           我的答案是,1、当股市整体高估导致股债比失衡时,高估的资产卖出一部分,至多50%,卖太多有踏空的风险;当股市局部高估导致股债比失衡时,高估的资产卖出一部分或全部;当债市高估导致股债比失衡时,高估的资产卖出一部分,至多50%,2、买入的资产性价比要高,3、允许股债比有一定的偏离。

           1934年的格雷厄姆的书就否定了图表师(图表师试图通过解读股价走势图来判断价格走向,以此低买高卖或者高卖低买),国内的书店里仍然有很多这样的书,有很多个人投资者仍然在走这条技术路线。其实,就凭一个简单的常识就可以否定这条线路。假如它是行得通的,那么,个人投资者怎么干得过数学家+程序员的组合,钱早就被后者赚走了。很多热衷于彩票的人,要么没有想明白这一点,要么赌性太强。证券投资就是一个关于胜率和赔率的游戏,说白了,就是能不能打得赢,打赢了可以赚多少钱。你买优质资产,是不是就胜过买普通资产和劣质资产。你以便宜的价格买,是不是胜过正常的价格和昂贵的价格。你长期持有,是不是就胜过短期持有。你长期持有便宜的优质资产,是不是就很可能胜利,如果再考虑分散持有,股票、债券、房子等大类资产分散持有,在大类资产内部再进一步分散持有,是不是胜利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再结合再平衡等技巧是不是胜利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先追求胜利,再追求胜利更大一点,是不是更加稳妥一点,更有可能长期走得下去。

                                                                                  关于再平衡

          1、随市值失衡进行调平,而不是随价格失衡进行调平。

          2、波动幅度越大、波动频率越大,调平对收益的提升越明显。

         3、允许组合失衡的情况下,上涨或不跌的资产全部购买下跌的资产,可能会产生最大的收益(收益比调平好的多),但是也可能会增加组合的风险。

          4、调平有成本,不能太频繁。调平规则有:(1)定期再平衡,(2)偏离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平衡,(3)按照估值再平衡,(4)按照波动风险再平衡。

          5、相比不调平,调平可以在不增加风险的情况下增加收益。

           6、应当允许组合适度的失衡,对增加收益有利。

          7、调平的本质是高买低卖,资产便宜的时候就捡便宜,等它涨起来的时候收益自然起来,资产昂贵的时候就落袋为安,当它跌下来的时候能够保住收益。对我来说,尽量保持股债平衡,债券基金和债券基金之间、股票基金和股票基金之间允许适度失衡。

          调平是把组合从当前市值比例恢复到预定的市值比例,下跌的资产买入,上涨的资产卖出。基金买入是按金额进行,最小买入单位是10元,卖出是按份数进行,最小卖出单位是1份,买卖可按最小买卖单位的n倍进行,n不必为整数,基金卖出是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就是说先买进来的基金,卖出的时候优先卖掉。假定组合有A和B这2个资产,预定比例分别为a和b,a+b=1,初设市值为A1和B1,经过一段时间,组合失衡,A涨B跌,市值变成A2和B2,调平时,资产B买入金额=(A2+B2)b﹣B2,资产A卖出金额=A2﹣(A2+B2)a,资产A卖出份额=资产A卖出金额/资产A的当前净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