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和袁盎用事实证明:宽恕他人就是你未来的免死金牌
读史阅世
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容人小过,放人一马,你得到的或许就是生命的回报。宽恕他人,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就成了你的免死金牌。
春秋时期,楚庄王战胜邻国后大宴群臣,席间叫妃子们代他向大臣们敬酒。其中有一位武将,起了邪念,趁机揩油,他趁年轻貌美的楚王宠妃敬酒之机,抚摸其手臂。恰巧一阵风吹熄了所有的灯,黑暗中,宠妃将他头盔上的红缨扯下来,以为凭证,向楚庄王告状。
此时此刻,只要重新点上灯,发现谁的头盔上少了红缨,谁就是调戏宠妃的那个人。但楚庄王不想计较武将酒后乱性这种事,为此他命令先不要点灯,让大家都在黑暗中把自己头盔上的红缨扯下扔掉。因此,那个武将就这样被楚庄王饶恕了。
后来,在与敌国的交战中,楚庄王陷入重围,一个叫唐狡的武将拼死把他救了出来,原来唐狡就是调戏楚庄王宠妃的那个人。
当然,这个故事并非没有缺憾。作为该事件主角之一的宠妃,后来自缢而死,而楚庄王得知此事后,却面不改色。对武将宅心仁厚的君王,对自己的妃嫔却是如此薄情寡义,哪怕是宠妃也不例外。可见,当时的女人地位如此低微,她们不过是君王的玩偶罢了,其生死不足君王挂怀。
如果说上面这个故事不够完美,那么下面这个故事则让各方都皆大欢喜。西汉时期,袁盎在吴国做国相,他手下有一个属官,与他的婢女私通。这搁在今天算是自由恋爱,但在当时却是犯了重罪。
袁盎知道此事后,故作不知。而袁盎的另一个手下多事,跑去警告属官说:“相国已经知道此事了,他将会对你处于重罚。”属官听后,畏罪潜逃。
袁盎得知属官潜逃后,立即骑马去追,追到属官后,袁盎对他表态,袁盎不仅不会追究他的责任,还会把那个婢女嫁给他。袁盎劝他回去,跟那个婢女成亲,并让他继续在自己的手下任职。
后来,袁盎罢官离开了吴国。吴楚七国之乱爆发后,朝廷命袁盎以太常的官职出使吴国。吴王把袁盎关进大牢,并准备杀死他。正好看守袁盎的狱卒中有一个人,就是当年他的那位属官。
属官把其他狱卒灌醉后,就把袁盎放了,袁盎得意死里逃生。如果没有当年的宽恕,并成人之美,袁盎肯定后来就成了吴王的刀下鬼。
从楚庄王和袁盎的身上,可以看出,宽恕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自己的一道护身符,关键时刻,能让自己免于一死,获得第二次生命。
熊太行老师经常说的“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与这也有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