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一年多来,李某始终都想不通:“怎么一公摊,就把我一半的房子都

2024-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我们会一直有所期待

110 平的房,公摊面积占了快一半,到手只有 60 多平。最近,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青岛的李某在 18 年全款购入了一套总面积是 110. 25 平的住宅。当时销售人员和他说,由于小区是超高层建筑,有 55 层,考虑到避难层、电梯高度等等因素,公摊面积的占比相对就会高一些,有31%,也就是实际能住的套内面积是 75 平。结果三年过去了,去年李某收房的时候直接就傻眼了。据李某自己说,推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超厚的墙壁,狭小的空间,三间小的可怜的卧室。觉得不对劲的李某自己去请人,实际量了一下,发现实用面积只有 61 平,公摊面积居然高达46%,这一公摊把快一半的房子都给摊出去了。

要知道李某本人就是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所以买房的时候对公摊面积就格外的留意,当初反复和卖房的销售咨询了这个问题,但还是被销售人员用公摊系数、公摊宽滤、套内建筑面积等等一堆术语给绕晕了,这专业人士买房都能掉进这么深的坑里,就更别提普通人了。而公摊面积是在 90 年代和预售制一起从香港引入的,但香港早都已经做了相应的改革了,内地的业主这么多年却还是一直都苦于公摊面积不透明、不确定的坑。公摊哪些面积虽然有相应的规定,比如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还有外墙一半的建筑面积等等,但正是由于公摊面积的计算太过专业了,业主根本难以分辨,真正到了具体的操作阶段,就会给开发商和测量机构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把买房搞得像开盲盒。还有像一些地下车库、会所等内部经营性场所,有明确规定是不应该计入公摊面积的。但有些小区却会把这些经营性的设施算在业主的公摊面积里。拿原本属于业主的资产去做生意,按理来说,这得到的收益就应该由全体业主共享。还有像电梯间的广告等等收入都是应该业主共有的。

但实际上,很多小区并没有这样去执行,而且除了不透明,让业主摸不着头脑,钱到底花哪去了?公摊面积还和精装费、之后几十年的物业费、供暖费等等五花八门的费用相关。按李某这个案例来说,它购房合同上 110 平的房,不仅实际居住使用面积小到只有 60 多平,而且由于它的公摊面积大,所以未来需要他交的物业费、供暖费等等费用也会更多。这公摊面积糊里糊涂还要长期的为此买单,到手的房子小了,交的钱却变多了,自然觉得不合情理。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有关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说公摊面积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事物,但对消费者来说,宁愿明明白白的消费,也不愿稀里糊涂提心吊胆的被坑,还难以维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