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静怡的奶婆婆
静怡的先生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静怡和先生恋爱时,通常去的是先生的爷爷奶奶家,而不是公公婆婆家。静怡先生的爷爷奶奶都是老派的人,勤劳朴实,对静怡很好。
奶奶是个苦命的人,她不是静怡先生的亲奶奶,静怡先生的亲奶奶在静怡公公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奶奶一家闯关东,来到了东北。她十八岁就嫁给了爷爷,进门就当妈,一手把公公带大。静怡的先生曾经有过一位叔叔,是奶奶和爷爷的亲儿子,叔叔下乡当知青的时候,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了,奶奶抽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奶奶的手很巧,会踩缝纫机,会做衣服,静怡的先生上大学时穿的西服都是奶奶自己做的。后来,静怡儿子出生时,奶奶又格外用心地给重孙子做了小棉袄和小被褥。
爷爷奶奶都是工人,静怡和先生认识的时候,他们都已经退休了。奶奶非常节俭,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大部分人家都买了冰箱,可奶奶不舍得买,夏天的时候,每次静怡去奶奶家,奶奶就在盆里接上凉水,把西瓜放在凉水里冰着,然后切给静怡吃。奶奶做菜不舍得放油,但每次静怡去的时候,她做菜都会多放些油进去。
奶奶很舍得给孙子、重孙子和孙子媳妇花钱。静怡的先生是音乐发烧友,特别喜欢买磁带,奶奶很支持孙子的爱好,只要孙子张口,奶奶就给钱让静怡先生买。结婚前,静怡先生攒了足足两大盒子磁带,把静怡看的目瞪口呆的。
九十年代初结婚,时兴买金戒指、金项链和金耳环。静怡和先生登记后,奶奶就带着静怡上中街萃华金店去买首饰,静怡知道奶奶不容易,只买了金戒指和金项链,挑的都是店里最便宜的。静怡跟奶奶说,“我没扎耳眼,耳环就不买了!”奶奶说,“傻孩子,买,人家有的,咱也要有,不戴就留着!”那一次,奶奶给静怡买首饰,花了三千多,把静怡感动的啊!
静怡儿子百天的时候,奶奶花了三百多给重孙子买了一个儿童推车,那辆车质量非常好,静怡一直留着,舍不得送人。
奶奶和静怡婆婆的关系十分不好,静怡婆婆强势,爱讲歪理,奶奶看不上。原本静怡公公结婚后,是和爷爷奶奶一处住的,后来实在是无法相处,奶奶就把原来的房子卖了,又借钱买了两处小平房,一处给静怡公公婆婆住,一处自己住。在静怡和先生认识的时候,奶奶和婆婆就不怎么来往了。
静怡妈妈了解了静怡先生家的情况后,不同意静怡和先生继续交往,静怡就和先生分开了一段时间。奶奶看见静怡先生上火,问他他也不说,就以为是静怡嫌弃先生没有房子,奶奶就从亲戚那租了一处房子,找到静怡单位,把钥匙交给她说,有啥事和奶奶说,不要和她孙子分手。
静怡和先生最后还是结了婚,静怡妈妈不同意静怡出去租房子,静怡和先生就和静怡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后来,静怡先生单位分了房子,正好赶上爷爷奶奶、公公婆婆住的地方动迁,静怡想让爷爷奶奶过去住,可是静怡婆婆一定要去住,奶奶怕孙子犯难,就找老邻居租了个房子,把孙子分的房让给儿子和媳妇住。
爷爷奶奶搬到出租屋大约一年左右的光景,爷爷过世了。奶奶去大连弟弟家住了大半年,静怡先生把她接回来后,奶奶执意要去养老院,静怡先生只好把她送去了棋盘山的一家养老院。奶奶在养老院很开心,她乐观、合群,和养老院的老人们处的很融洽。
在静怡的记忆里,奶奶非常注重人情来往,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在人情往来上,从不差礼数。有一次,奶奶生病住院,静怡给奶奶买了很多补品,奶奶一定要静怡把这些东西给老邻居高奶奶送过去,说是高奶奶来看她了,拿了好些东西。
每年过年,静怡和先生都要在奶奶的叮嘱下,去给亲戚们和奶奶的老邻居们拜年,奶奶特别看重这些。奶奶常说:“过日子,不能灶坑打井,房顶开门!”静怡知道,奶奶这是在暗戳戳地说婆婆。
静怡先生对奶奶很孝顺,奶奶晚年,公公婆婆不管,静怡和先生管。静怡的先生一有空,就带着静怡和儿子去养老院看奶奶,开车拉着奶奶去公园玩,去商场逛,去饭馆吃饭。
奶奶八十大寿的时候,静怡先生在饭店热热闹闹地给奶奶办了一场生日宴,把奶奶那边常来往的亲戚和几十年的老邻居,都给请过来了,奶奶笑的合不拢嘴。
生日宴后没多久,奶奶查出了肺癌,一年后,奶奶去世了。奶奶的丧事都是静怡和先生操办的,奶奶的弟弟从大连赶过来,话里话外诉说着对静怡公公婆婆的怨愤,公公老实,婆婆没有露面,静怡和先生就默不作声地听着。
奶奶过世的时候,留给了静怡先生五万元钱,是奶奶回迁时转卖房子的钱。那时,一心想一夜暴富的静怡先生,拿着这五万块钱炒指数,买涨买跌,分分钟就把这五万块钱给炒没了。
静怡先生从小就和奶奶一起生活,结果一点也没有学到奶奶身上谨慎节俭的品格,反而遗传了婆婆的一身虎胆,大手大脚,急功近利,不得不说,基因的力量是很神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