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的再认识@IT·互联网财经·投资·理财

互联网保险,你不知道的事

2017-05-25  本文已影响521人  思贝_
不好意思我要说实话了!

互联网整合了我们的购物、交通、银行等等,近几年互联网挺进保险的蓝海,整合保险业正在进行时。在某宝上,最初大家都会图新鲜买一个账户安全险,毕竟马爸爸卖概念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而现在手指动一动,医疗险、意外险,都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收入囊中。如某宝上销售火爆的医疗险,几百元购买100万元的保障,几千倍的杠杆,好便宜,好便捷,手指动一动,就得到了十足的安全感。真的是这样的吗?力宏的歌词告诉我们: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思贝曾经的研友为自己的女儿购买了少儿某某福的重疾险,问她为什么选择某某福啊?她说某某福是大品牌信得过,周围的宝妈都买,代理人推荐就买了,根本就没看条款啊。不研究保险条款,一味崇拜品牌,可能是很多人的消费心理学。而某宝根植中国社会多年,最近在印度,德国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方便快捷,在国人心中家大业大,某宝上卖保险,恰恰是利用了国人已经适应的方便快捷和崇拜品牌的心理,在国人法律意识还没有提高到一定层次的情况下,造坑无数。

坑在哪?

思贝尝试了一下上文提到的医疗险,只是随手点了一下我要投保,就进入付款页面了,如下:

秒入付款页面!

退回到保险的购买页面,仔细研究一下:

手指动两动!

可以发现一行灰色小字:保险受益人为法定受益人,即保险不能指定受益人。

受益人,通俗上就是保险得到赔偿,拿到保险金的人。保险从经济角度看,是分摊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不指定受益人,真正出险理赔,根据保险法和继承法,保险金要平均分配给配偶、子女和父母,这就相当于放弃了对自己家庭保险金的处置安排,并且这么多法定受益人协调办理理赔手续不是相当麻烦而是无敌麻烦的事情。互联网保险为了保证方便快捷,自动忽略了保险本身具有的配置功能,主动帮消费者做了规划挖了坑,日后消费者还要挥汗抹泪自己填坑啊。

再看最下面还有自动默认打勾的选项,有几个蓝色小字,我们手指动两动,再点开《健康告知》:

非医学生烧脑的!

健康告知是指各保险公司在接受客户投保申请时,要求其填写健康告知书,亦即关于健康情况的说明。保险公司根据健康告知决定是否承保,保险公司一旦承保,健康告知将成为保险合同的一个组成部分。某宝里的健康告知里对身体情况的要求非常多却存在感甚弱(手指动一动就付款了,要动两动才发现呀)。如果不做书面的健康告知会怎么样呢?在知乎里搜搜健康告知+理赔吧,而且在中国目前保险相关诉讼中,由于过失或故意不告知产生的纠纷占大多数。某宝为了方便快捷,甚至连健康告知调查表都没有让填,此坑甚大。

本文且不谈保险条款孰优孰劣,也不是针对哪一款保险,而是反映互联网上卖保险目前存在的共性弊端。以往我们在互联网上获得的是实物商品及即时的服务等等,用户体验后会进行实时的评价供后来人参考。而保险,不同于以往互联网渠道的获得,是一种法律契约关系,消费保险不会得到即时服务的反馈,也没有类似某宝的评价体系,信息不对称性明显,因而与以往互联网渠道流通的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国人保险意识的提高催生了大量的主动投保,而没有仔细研读条款,走流程投保,日后真正出险的时候保险公司拒赔,才发现动一动手指获得的十足安全感不过是假象而已。

另外,说句题外话。国人的法律意识有提升,城市化加速促进契约社会的形成,北京一个地区法院1到4月份人均接案800件,

法院挤爆了!

虽然这件事真假不太确定,但是现在是有这个趋势,大家都知道有事法院见,把法官同志们忙坏了。殊不知,国人的法律意识还没有提升到一定层次,在进行社会行为经济行为之前,应该仔细衡量可能造成的经济责任,特别是保险,说是买的保障,实际也是买的条款,不仔细阅读条款,因为理赔对簿公堂,不仅仅是对公共资源的占用,法律是否支持还是另说呢。

原创文章不易,有关转载,请简信思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