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二)

2016-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红叶飘九洲

       1.现在的新闻人,因为有平台,所以发声更容易。新闻工作者"怀疑一切"没有错,这是应有的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但要学会科学地怀疑,我们可以不迷信权威,但不得不相信真理,怀疑,不应成为我们傲慢、自负、显摆的理由。

         记得有人讲过: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有毁誉忠奸,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新闻报道,要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只有真正多一些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群众,赢得信任和支持。

        需要提醒的是,广大新闻工作者不要老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不要把自己当成裁判官。新闻媒体要容得下下同意见。有人说,对媒体的容忍有多大,这个社会的进步就有多大。反之亦然,新闻媒体对群众意见容忍有多大,存在的价值才会有多大。千万不要以新闻媒体、新闻人的身份去绑架群众,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永远不会错,你不是神,毕竟神有时也会错。

        新闻人一定要有良知和道德,何为道德?康德说,寻求动机!

                   一一读柴静《自由,就是对何谓正确不那么确定的精神》有感

        2.读完此文,心里堵得慌。文者,贯道之器也。作者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教育,无可厚非,但全文充斥着灰色的基调,未免有些偏激。如果只看到黑暗、负面,看不到光明、正面,虽然讲的事情是真实发生的,但这也是一种不完全的真实。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尽管这一叶、这一点确实存在,但总体上看却背离了真实性。

        作者对教育的忧虑,对一些现象的深刻揭露,是值得肯定的。但要把握一个度,不能为取悦受众而失向,不能主观臆断而失准,不能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不能为过分渲染而失范,不能为刻意迎合而失态。宣扬真善美,依然是教育的主旋律。教育总体是成功的,毕竟人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毋庸讳言,教育是有问题,但改了就是,没必要危言耸听,不能一棍子打死,更不能丧失信心。作者列举的一些问题,不单单是教育问题,有的是人的本性问题(比如趋利避害),有的是工作方法问题,有的是社会环境问题⋯⋯需要我们保持清醒、辩正看待,否则就会钻牛角尖、走入死胡同。

        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解决起来有一个过程。很多时侯,我们光有满腹牢骚、一腔热血没有用,不妨来个换位思考,如果这事儿我来管、我来办,情况会好吗?如果每个人都这样经常想一想,我们就不会固执、偏激,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温暖和谐、纯洁如雪。

                            一一读野夫《残忍教育》有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