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小驿散文生活、文字

【原创】此心安处是吾乡

2019-01-26  本文已影响50人  粉红小玛丽

粉红玛丽

图片发自网络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善文、诗、词、书、画,是名副其实的一代文宗,是世界闻名的大文豪,他的作品和人品都是极品,在当时就已经是受到众多人的崇拜和追捧,尤其是他的诗词,流传至今,或励志,或哲理,或美景,或美物,或旖旎,或豪放,更是滋润了无数人的心灵,成为人们的精神慰藉和动力,他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座高峰,如果排一下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次序,他排第二,谁敢第一呢?

苏轼的诗词文赋我都很喜欢,十足的苏粉儿一枚。他给了我们太多的精言妙语,尤其是诗词,首首都有名句,要不咱们说几个耳熟能详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和董传留别》

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春景》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送钱穆父》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

……

太多了,举不胜举,中国人,谁还不会背几句苏轼的诗词呢。

若说哪一句诗词最能诠释苏轼的不平凡的一生?私下认为是——“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里有个故事。苏轼的好朋友王定国受到“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岭南荒僻之地。王定国的歌妓柔奴(寓娘)不畏艰险毅然随行。王定国回来时,让柔奴为苏轼祝酒。苏轼问她岭南苦不苦啊,柔奴回答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为感慨,写词来称赞:“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我能想象出苏轼听到这句回答后的惊叹和盛赞,同时是否也有一种被人说中了内心的感觉?他写了这首词,表面是在叙述这件事的过程,说柔奴从那恶劣的岭南回来后反倒是越发的漂亮美丽,最后那句道出原因“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不是简单的心态好的问题,这就是人生状态的最高境界,苏轼本就是如此,借这首词说了出来,引发了千万人的共鸣。

想想苏轼的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逆境,失亲之痛不算,外放,坐牢,贬谪,放逐,颠沛流离,少有安定。可他却发现寻找到身边的美好,将飘零的日子过得精彩不断,“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你给我个半生颠簸,我还你个千年璀璨文化”,什么是痛苦,哪里是吾乡?灵魂有安放之处,心灵有安然之所,便没有了什么乡居客居,天大地大,我心最大!

凡事怕比,一比分高下。前几日与儿子聊起苏轼和李白,将这两个人进行对比,竟然不约而同地都认为李白怎能比得上苏轼,综合各方面来考量,苏轼绝对胜出。

仅就人格这一方面来说,苏轼就远远超过李白等人。大诗人们大都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过坎坷和磨难。苏轼的经历不必再赘叙,仅牢狱之灾以及一直被贬到最南端举家飘零之状,还不够吗?

但我们从苏轼的文章诗词中,读不出怨愤,感觉不到抱怨,却读出了豪放,恬淡,知足,虽然也有壮志难酬的无奈,年华逝去的感伤,但更多的是旷达和智慧,人生的苦难,提高了他的格局,开阔了他的胸襟,也让他更加明白该去做什么。

所以,他没有抱怨,也不哭哭啼啼,磨磨唧唧,而是潇洒自如,到哪里都会活的风生水起,怡然自足。苏轼是被贬黄州后,才自号东坡的,他在东面山坡上开了块地,种菜种果,养猪养鸭,乐于农事,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还活动了筋骨,并且练就了好厨艺,东坡肉也出了名。

在惠州,在儋州,苏轼也是随遇而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熏鼠烧蝙蝠”,吃荔枝,喝小团月茶,尝芋头,同样是不怨天尤人。

当然,种种地,喝喝茶,做做菜,游游山,玩玩水,顺便写写诗,这都是苏轼的业余的生活,他所到之处,下车伊始,最重要的就是做一个百姓称颂的好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他的信念,这也是更让他心安的事情。

古代的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宋代对文官的最重的处罚,就是放逐海南,比放逐岭南更厉害,从当时的交通条件看,海南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食无粮,居无屋,出无车,病无医,居民没有教化,真的是蛮荒之地。

苏轼依然如故,他入乡随俗,与百姓一起修路种田,并且建书院,传播文化,使得海南产生了第一个举人。至到今天,海南人还是将苏轼看做是海南文化的开启人,传播者。

与其他文人、士大夫相比,苏轼身上犹为可贵的一点,就是他的接地气,接人气,所到之处,他能与当地居民百姓,与街坊邻居和谐相处,其乐融融。他有一首《满庭芳·归去来兮》:“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词中可以看出苏轼与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嘱咐他们不要折断堂前细柳,要记着替他晒渔蓑,可以想象平日里苏轼与他们的交往很是亲近。居民的亲近,加上他的豁达乐观,随遇而安,自然就少了苦痛,多了乐趣。

因而,在苏轼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清高,真正的清高,绝不是孤傲,绝不是摈弃凡人俗事,而是在凡尘中生活,又高出凡心俗念,身处滚滚红尘,却可以跳出来观看自己,不掩饰深情实感。

苏轼的思想,复杂而又统一,既有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有道家的“清心静气,顺其自然”,又不乏释教的“心灵安定,慈善智慧”,这也成就了苏轼近乎完美的人格,“吾心安处是吾乡”,博得了多少人的仰视,万世楷模,也不为过。

(粉红玛丽作于2019元月26日)

文章均为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