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我们仨,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5月21日,看到新闻有说杨绛先生病危,先是有些失落,却猜想她对此生必是坦然无憾的,即使在病榻,想她也是坦然的。或许还会庆幸终于可以慢慢步入那梦里。钟书独自乘的那艘船,还有她的位置。也不必等太阳下山就要离开,而是,可是拉着他的手,永远的在一起。
5月25日,上午给婆婆订了一束香槟玫瑰,今天是婆婆53岁生日,签下快递的时候心想她收到玫瑰后的笑靥如花的表情,心情也变得像花一般美好。与其说女人爱花,不如说女人爱一切美好,温暖而有力量的东西,不论她年方几何。下午,就听到杨绛先生去世的消息。
她安然离去,但她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她的这一生,真真是一本厚厚的人生教科书,值得人们细细品读。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周国平
1,“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女神杨绛,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上世纪30年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的时代,也正因为政治的纷乱,才带来文学的繁荣,也正是文人才子们大胆追逐爱情的年代。涌现了许多如徐志摩,沈从文,张恨水,林徽因,萧红,张爱玲等等新文学的代表,大环境成就了他们,那爱情落在他们身上,也如小说般可歌可泣,唯独杨绛和大才子钱钟书的感情,似一股清泉缓缓流淌,没有多少生离死别,动荡不安。却让人羡慕不已。
伟大的爱情,一定是波澜的。我们也曾如此渴望过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们总是会想的太多,年轻的时候总想得到别人与关注,慢慢地却越来越平庸。
于是有空就会拿了书来看,但”读书的人“和”读书人“却是大不一样的。当心中有困惑,感觉前路渺茫而惶恐度日时,会找些书来看,站在作者的文字背后,那困惑好像也一点一点慢慢解开。
来自网络2、“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钱钟书和杨绛,这么两个乱世学人,淡泊宁静的,与世无争,与人无求,不事权贵,不理世事,袖手书斋,大隐隐于心,躲在人群背后,读书写字做学问,这样安静舒张的心,现在已经没有了吧,被灼热物欲驱动的心,虚弱又不宁,谁还敢理直气壮的声称自己享受着绝尘的精神生活?
学问是这对夫妇的信仰,书本外的纷乱世界又与他们何干?
这个极有心性与力量的女子,将生活的沉重与不堪一字一句的淡淡写入文章里,我仰慕她单纯而低调的生活方式,清醒而坚定的人生立场和她那恬静而淡泊的人生情怀。
然而,现世的婚姻背后,太多的功利心和所谓的”门当户对“,爱情也变得廉价。好在,总有像她这样的一位长辈,用她那多年的人生经验,给我们迷途一样的生活,指出一条清晰的道路。又像一位亲切的母亲,让人变得柔软却又饱含力量。
3、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回家时跟家人讨论起这件事,儿子跟我说,人为什么会死呢,可不可以不要死去?
我笑着说:人可以活很久啊,但是还有很多人想来这世上,所以等我们老了,我们只有离开才能让别的人也来这世上的。
他听了这回答,似乎有些满意的跑开了,对衰老和死亡,也就没有想象中可怕了。
人间怎么会有单纯的快乐呢,正因为这快乐得来不易,又有不能与人说的不如意,才会觉得这快乐珍贵。
晚上,与婆婆过生日。也是一种阖家团聚的快乐时刻。
匆匆写下这点文字,送杨绛先生一程。
这个时候,她应该也与钟书,钱瑗相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