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印象(旅游篇)(七)
在第一次考察的尾声,我们一家去了马来西亚的皇宫。L一家已经去过马来皇宫,我虽遗憾不能与他们一同游玩,但也无可奈何。
可能是因为这次旅途没有L的陪伴,我并不是很想去。这次前往又是我爸妈大费口舌才将我拖来。外国的皇宫我是第一次见,是与故宫完全不同的建筑风格。但也有共同点,比如占地面积巨大,都成为了景点供游人参观。
费了一番工夫,我们搭乘出租车来到皇宫。在出租车上,司机正巧是一位华人,老爸发挥他超强的社交能力,与那位华人司机攀谈起来。那位华人司机是第四代马来华人,只能说一些蹩脚的中文。而我们只能讲讲蹩脚的英文。这样导致的结果便是老爸与司机中英双语交流。没想到这样的交流还挺顺利,第四代马来华人也是这样问出来的。除此之外,老爸还问了关于马来西亚人口的问题,在我印象里,司机给出的答案是华人占了四分之一,别国的人占了多少我已忘却。我听的时候心中微微一惊:“原来华人有这么多啊。”
司机将我们送到皇宫外侧,但并不是正门前,所以我们绕了一小圈皇宫,正因如此,我才再一次认识到它的大小。
大门前有售票口,旁边就和中国景点一样有游客须知,只不过是由英文写成的。这让我感到一种异域风情。但并未持续多久。我更多时候心中充斥的是对于老妈不断拍照的厌烦,这十分影响对皇宫的观赏。原本美丽的景色,由于糟糕的情绪,我并未对这样的景色而感慨,而是摆着一副扑克脸游玩马来皇宫。回忆时,却已然忘记这份心情,直到我最近无意间翻开《旅行的艺术》,我才重新拾起那时的负面情绪。一并回想起的,是我当时的理智凌驾于我的情绪,困惑地思考为什么每次旅行我都会在出发前充满期待,却在实际踏上旅途后,反而感到烦躁。或许我清楚原因,只不过《旅行的艺术》将它以文字形式清晰地展现在我面前——出发前,在自己的想象中只有目的地的美好事物,跳过了一切中间的繁琐步骤,自然对将至的旅行感到兴奋与期待。待到实际旅行时,出发前展现在眼前的美好事物被淹没在日常繁琐事物之中,使人即便看到微小的美好也无法察觉了。
过了铁制大门后是一条长长的石板路,两边有高大的树一路向斜坡上延伸。但最吸引我的是在我右手边的自动售卖机。在国内我很少见到这样的机器,饶有兴致地上前观察,老爸也跟了过来,一方面为了防止我走丢,一方面多半是他看上了里面的百事可乐。那是一台经典红色外壳的自动售卖机,上面的按钮是黑色椭圆框,中央闪着彩灯。老爸问我:“想喝吗?”我嘿嘿一笑:“不喝白不喝。”老爸选中了意料之中的百事可乐,我则选了一看就很奇妙的草莓汽水。不过喝起来并没有很难喝。
带着汽水我们一家继续往里进发。沿着石板路走到头再向左转便能看到皇宫了,皇宫的规模有些像一栋面积稍大的别墅,或许是因为国土面积问题吧,与紫禁城相比马来皇宫简直是小儿科。建筑风格也是我不习惯的马来西亚风格。进入皇宫内部要穿鞋套。我怀着不耐,潦草地套上鞋套,将汽水放在宫外,这才顺利进入。老妈进了皇宫将镜头转向了内部的装饰,而我和老爸没有这样的烦恼,留老妈独自拍照,快速地逛完了皇宫。
皇宫分两层,游客的参观路线被围栏规定好,只让我们看到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东西。皇宫内大部分房间不对外开放,开放的房间也是用围栏围住,我们只能远远观望房间的内部。围栏前有介绍牌介绍房间的用途,但都是用英文写的,我彼时没有足够的英文水平读懂牌上的内容,也没有耐心去读其上的只言片语猜测它试图向我讲述什么。我决意用我的双眼将房间内部尽收眼底。一般而言一栋房子也就那么几种房间,卧室、厨房、客厅、餐厅和卫生间。而作为元首所用的皇宫,还有会议室。
等我和老爸走出皇宫,老妈还不知道在皇宫内部的哪里拍着照。为打发无聊的等待时间,我和老爸绕到皇宫侧面,发现了在皇宫内没找到的皇家仪式大厅。我总感觉一个大厅的占地面积就能抵隔壁一整个起居和办公区。但大厅空荡荡的毫无人气。“住在这样的地方晚上不会害怕吗?”我不喜欢多大的房间,没有人气,一到晚上哪里都觉得阴森森的。“其实做皇帝也没什么好的。”我对我自己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