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与教育

2018-08-24  本文已影响120人  玫兰妮

    我是一个最爱花草的人。每次出门,只要看见有卖花草的,就会买几盆回来。家里客厅、阳台和飘窗上都摆满了花花草草,什么橡皮树、幸福树、绿萝、富贵竹、吊兰、一帆风顺、万年青、茉莉、玫瑰等等,摆满了屋子。

    但我也是一个最不会养花的人,买回来的花花草草,尽管我非常用心的照料它们,还是养不多长时间就相继枯萎了。

    这一段时间比较忙,一直没顾上浇花。今天难得没事做,坐在客厅欣赏花草,才发现养富贵竹的花瓶里的水早就干了,绿箩、吊兰等花盆里的泥土已经因干旱而呈现灰白色。尽管极度缺水,但它们却长得极为旺盛。

    原来,家里的这些花花草草,当我忙着做自己的事儿将它们遗忘的时候,它们生长得特别旺盛;而当我对它们用心过度、殷勤伺候的时候,它们反倒会因为我浇水太勤、水分太多而死去。

    我不禁想起了今天的家庭教育。在这世界上,有很多爸爸妈妈都像我一样,只会用心去爱孩子,却不会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因此,当孩子出现种种行为问题的时候,他们都会感到特别奇怪:“我那么爱他们,他们怎么还会出那么多的状况呢?”就好像我特别喜爱养花草,最后却总是将它们养死一样,爸爸妈妈们也特别爱孩子,最后却总是会养出一个问题孩子来。

    究其原因,或许也与父母关注过度有关。很多父母总会在孩子身上倾注太多的期望和要求,对孩子不放心,总想时时刻刻让孩子处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以便可以随时伸手矫正孩子的前进方向。他们忘记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渴望独立,都不愿意依附父母而存在。

黎巴嫩诗人卡里尔.纪伯伦在《致我们终将离去的孩子》这时候小诗中这样写道: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

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因此,做父母的,都需要接受“父母和孩子彼此都是独立的个体”这个事实。首先父母应该活得独立,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未来和自己的精神寄托。这样,父母才不会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并因此而过度关注孩子。当父母活出自己生命本来应该活出的状态时,那么孩子的压力就会小很多,他们也就会成长的更健康,就好像当我遗忘了花草时它们长得更旺盛一样。当每一个个体都是在专注的活出自己的时候,那么,我们彼此的关系都会比较健康。

    做父母的还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摆正自己的位置:你不是孩子生命的改造者,你只是他们短暂旅途中的陪伴者和关键时刻的引领者,注意啊,是关键时刻时的引领者,不要啥时候都跳出来引领孩子,他们自己会向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即使偶尔走错了,他们也大多会自己矫正的。孩子人生这架飞机,必须让他们自己做机长,父母们只要安静地坐在副驾驶上欣赏与孩子相伴而行的沿途风景就行了,别总想篡权。你安守自己陪伴者的本分,孩子还允许你当副驾驶,万一他偏离了航道,你还可以加以干预,进行引导。如果你总想篡权,厉害的孩子一脚就把你从副驾驶的位置上踹下来了,你连关键时刻引导的权利都没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孩子失事。性子弱的孩子呢?他不愿意和你待在一起,又踹不动你,只好自己直接跳机了——现在孩子自杀啊,离家出走啊,就属于这种情况。

    所以,父母们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要过度关注孩子,更不要总想着改造孩子。实践证明,任何非自愿基础上的改造,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这和婚姻是一样的道理,刚结婚的男女,总想改造对方,结果呢?要么放弃这个妄想,改变自己去适应对方,要么离婚。但是我们一旦做父母,连和孩子离婚的权利都没有,所以,我们要牢记: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的是既不控制,也不依赖的爱的关系。

    养子如养花,仅仅爱养还不够,还要会养。要让孩子适度“受旱”,他们才能学会抗挫。倘若过度关注、伺候过于殷勤,孩子的花期就会早早结束,绽开的蓓蕾就会提前凋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