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内外(十九):杜牧,不仅诗歌写得好,而且兵法也很棒
要论起诗歌出众,并且官场也混得风生水起的人,唐朝确实有,但是并不多。这一方面是因为一般的人知进不知退,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考试的通过的名额就那么多,除了科举还有吏部的考试,制举就更不要有所期待了,毕竟制举的考试周期很不稳定。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杜牧便是这样一位运气加底气都很足的人,他不仅诗歌写得特别好,而且对军事理论很有研究,也许正是因为其对军事的研究让他知道进退有度,所以也从侧面辅助了他在官场上的一帆风顺。
说起杜牧的诗歌,大家有没有觉得特别奇怪。我们说杜甫,总会想起那种凄凉感;我们说李白,总会想起那种豪放感;我们说王维,总会想起那种空灵感。可当我们说起杜牧,似乎他是一个忽隐忽现的人。他曾经写过《山行》这样轻松惬意的旅行诗,活的像是贾岛;他也写过《赤壁》这样的战争反思诗,活的像是高适;他还写过《遣怀》这样浪荡不羁的红尘诗,活的像是元稹。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在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三首诗歌三种性情,而且首首都能流传至今且传唱度极高。唐朝著名的诗人比较多,但是杜牧这样多种性情诗歌都能流传下来并有如此传唱度的诗人并不多。
诗歌、文章写得好,杜牧有了很好的才情基础,再加上这小子运气也确实相当的不错。前面咱们说到杜甫,他等制举那是等的相当辛苦,好不容易来了还给人家垄断。都是姓杜,杜牧的运气就很爆棚,中了进士不久就迎来了制举的开始,连吏部的考试都免了,直接拿下弘文馆校书郎兼职左武卫兵曹参军。这样的运气只能说,那是相当的炸裂。
当然,杜牧的家世对他肯定是有帮助的,毕竟杜家到了杜牧的时候那还是很不错的,杜牧的爷爷杜佑是“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三朝宰相”。不过由此就断定杜牧走了很大的捷径也未免太过偏薄,毕竟杜牧的文学才华还是赫赫有名的,单从以上三首诗歌就能看出其水平的高度。当然,除了诗歌,杜牧还有自己的独门绝技,那就是其他诗人所很少有的第二技能:军事理论家。
“在中国历史上给《孙子兵法》做过注的人特别多,其中有十一个人的注得以保留下来”,这十一人就是“十一家注孙子”,他们分别是曹操、梁孟氏、李荃、贾林、杜佑、杜牧、陈皞、王皙、梅尧臣、何氏、张预。杜佑和杜牧这爷孙俩双双上榜,也可见其家族也确实有能力在朝中担任要职。这十一人中“又以曹操、杜牧、陈皞三人的影响最大。”杜牧“从政后提出的讨敌对策屡次被朝廷采用”,就是其军事能力的最好例证。
也许正是凭借着其深度的军事理论,才让其从校书郎兼参军,到扬州掌书记,再到监察御史,看到大家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来夺去,深谙军事之道的杜牧选择离开京城,到各地担任刺史,后因名声功绩显赫重回京城做起了吏部员外郎;可现实情况已经无法挽回,看着这一锅乱炖,他毅然决定再次离京做自己的刺史,继续为百姓谋福利;无奈名声在朝,“又被调往长安,升任中书舍人”。
至此为止,小杜变老杜,老了,人家就不惦记自己影响人家的前途了,老杜也就不折腾自己了,安安心心地在自己的“小宅子”里写写画画,了了此生明明白白的岁月。
文学、军事、官场的三方面成功,让杜牧傲立于唐朝诗人排行榜最有综合能力的诗人之一的高位,时间过了如此之久,他依然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