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当爹的人
在同事之间的饭局上,能引起共鸣的话题还真的不多,这和与客人交际的宴会截然不同,起码从座位上还能分个主宾副宾来,三巡酒后的闲聊,也有很明确服务的范围,挑起的话头尽可能围绕主客们的喜好,专门选一些他们喜欢听的来说就行。作为同事就没有这么多的套路,畅所欲言,谁也不会惯着谁。昨天午间,我临时参加的这个饭局,就很能说明一切。
小波他们三人前几天从总部下来华东开会,虽说只是与客户相应部门间的例会,要在客户端报告PPT,并针对每个案列进行刨根究底,结论只有一个,加强管理,途径可以适当放长线,但所给出的改善措施需要有理有据,确实可行。每次来报告的人员,都需要具备很好的心理素质,并且要扑下身子有亲自实践经历,才能面对客户征询时做到游刃有余。一来二去,锻炼了自己也成就了客户。这也是我一直比较推崇安排厂里来人的缘由,做工厂,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多见见不同的客户,虚心学习各种人群给出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当做是出趟差,抱着外出培训的目的,更何况还能加强自身的内功。对此事情,我和老吴聊过的,初心的确如此,但因为是月月举行,一晃三年过去,报告人与检阅人没有变动,久而久之早已没有了最初的求知欲,成了走走过场的形式,验证了一句话: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如此的话题,我姑且称之为针砭时弊,这也算是在餐桌上想逃都逃不脱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我们身临其境受制于各种条条框框之中,想打破重来,心有余而力不足,权责不够,只能在背后议论议论发发牢骚,为了更明确要领,还会时不时拿自个儿的经历来验证,以炫一下自以为是的判断力。像极了作文课上老师拿出来的范文,置身事外,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看淡眼前一切,粪土当年万户侯。恍然间还真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于是便成功引起了在座的同事的注意,他们停下了手中的筷子,有的表面上看不出任何神情的波动,有的稍微眯了眯眼给人感觉似听未听,有的只是在捕捉到了敏感词,邹了邹眉,拿着筷子的右手停滞在空中片刻,也只是那一瞬。有的混的熟就会顺着讲述者的情绪,频频点头迎合着听。面对桌上突然间的寂静,想必也引起了高谈阔论者的注意,忙端起面前的玻璃杯,不管里面是茶还是酒,起身邀请大家一起喝一个,还不忘与左右两边的人碰了碰杯子,以此来掩饰一下自个有点忘形,表现的太过于突兀的歉意。
在座的都是老鸟,用小李的话说,每个人最少在公司待了有12年之久。彼此之间都知根知底,纯时间上来看,从小学就一直陪到了大学了,已占用我们人生四分之一的光景,况且还在持续。都到了奔四的年纪,关于孩子们如何如何,就成了餐桌上永恒的话题。同事之间,同学相逢,朋友聊天,但凡只要坐下来,打开话匣子,三句话都很难离开。就像现在,即便你在公司混的再高端,若是孩子的成绩不咋滴,在班级里默默无名,也很难被人高看一眼。相反,即使你在单位表现很一般,没有亮眼的成绩,也并非管理人员,但只要你的孩子牛掰,在学校里拔尖属学霸级别,那你所到之处就没人敢不待见。走路带风不带风我不知道,但胸脯肯定能挺起来,腰也不会一而再的见到谁都要弯一弯。
耿哥就不止一次的给老爷子说,有一次我还无意中听见,劝老爷子上街的时候一定要昂首挺胸,目光平视一切,现在不再是二十年前,那时每次孩子开学你都要四处求人凑学费,真的很犯难。如今,你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却供出了三个大学生,真的,很不简单!
我们都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都是当爹的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