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心理学散文心理

生活中的心理学——破窗效应

2018-01-17  本文已影响58人  圆滚滚的简书

关于心理学,我是一个幼儿园级别的新生。但是,人总要有一点小小的坚持。说来十分惭愧,我记得大三那年,考取了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之后,对心理学超级感兴趣,趁热打铁在网上买了一本书,叫做《心理学与生活》。

这本书是心理学入门必读

买了这本书之后,到今天为止,已经过了七年。无数次想要看完这本书,自惭形秽的说,看完十页还不到。七年看了十页,我这效率真是无人能比啊。还有去年,有一次去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培训,主讲人东师心理学院院长盖笑松教授推荐了一本书,名叫《当代心理科学理论精华》,真本书超贵的,定价95块,当时咬咬牙上网买了下来,结果依旧,到目前为止,仅看了个皮毛而已。

这本书超级精彩值得推荐

你有没有这个毛病,有时候,书买到手了,不用看,就觉得完成了任务。更是会觉得,反正来得及,下次再看吧,又不会丢,累了,小睡一会,好枯燥啊,先追会剧再说。就这样,手边的任务,心中的目标,一次又一次被束之高阁。

有些事,不要等,能做的时候,立刻就去做。比如,孝心,比如,爱。

好了,又啰嗦了这么多,我这开场白可真够长的。来进入正题。

今天我们来继续了解生活中的心理学系列之四——破窗效应。

简单的来说,在一个社群当中,如果某栋建筑的一扇窗户破损,长期无人修理,那么毫无疑问,经过一段时间,一定会有更多的窗户被人打破。这就是破窗效应。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行为?比如说,你到一个朋友的家里做客,如果朋友家窗明几净,地板一尘不染,你想抽一支烟,你会礼貌的询问,我可以在屋里抽一支烟吗?甚至就不用说要一只烟灰缸以免烟灰掉在地上了。如果朋友的家里脏衣服堆的到处都是,地板上尘土纸屑遍布,朋友请你磕瓜子,你都懒得要一个垃圾桶,恨不得嫌麻烦直接扔在地上。

如果你在大街上,吃了一个冰糕,想扔垃圾却找不到垃圾桶,你是不是会找一个已经堆满垃圾的角落,把雪糕包装纸丢在那里?

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经做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置于两个不同的地方,一个是中产阶级社区,一个是相对杂乱的社区。停在后者的汽车,他把顶棚打开,把窗户打碎一扇,没出两天,车子就被偷走了。而另外的那辆,一周都无人理睬。菲利普津巴多把这辆车子用锤子敲了一个大洞,果然,没到三天,这辆车子也被偷走不见了。

这些行为的背后,都可能是这种想法。反正不是我先破坏的,反正不是我第一个扔的垃圾。任由这种情况发展,整个社群的卫生和治安都会让人忧心忡忡。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应该首先做到自律和慎独。所谓慎独,就是当你一个人没有人监控时,也会做到自律和遵守原则。我们不能去做第二个、第三个打破窗户的人,而且,我们还要尽量去把第一扇破掉的窗户修复好。

当道路上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你就不要随便乱扔垃圾,即使你发现道路上已经存在了一个零食包装纸,你也不要轻易得扔第二个,而是低下头,弯下腰,把别人扔掉的垃圾捡起来。这样,我们就做了修复第一扇破窗的修复者。

有人可能会说,那个包装纸又不是我扔的,我为什么要捡?我只能做到我不再扔,就好了。说这句话的人,无可厚非,因为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但是,每一次,我只要看到,路上有人低下头、弯下腰,蹲下身子,捡起路边上的垃圾,我都觉得他挺伟大的,没错,就是伟大。无论他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是高、是矮,是贫、是富,是美、是丑,他,都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你想不想也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我们发明不了航空母舰,拥有不了亿万身家,但是我们可以从修复第一扇破窗开始。

老师们时时刻刻都在运用破窗理论,在班级里,坏行为会成弥散性的扩张,因为学生的模仿力都特别强。所以,必须要把不当行为扼杀在摇篮里,才会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今天的生活中的心理学就到这里啦,我们下期再见~最后,给大家讲个小笑话,舒展一下愁眉。

好笑吧,我能笑一年哈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