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心理教育

倾听、同理与合作,唤醒一个抑郁逃避的大学生灵魂

2017-05-25  本文已影响852人  追风筝的爱弥儿

P.E.T.12楼


      今天是5.25日,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这段时间,因为工作和家庭的事情非常繁忙,有段时间没有写关于P.E.T.的文章。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记录一下发生在我和自己的一位学生之间的P.E.T.案例。

      今年年初的时候,有一个学生Tim发短信问我,能不能指导他做毕业设计。我看了名字,觉得很熟悉,应该是给他上过课的,而且是学院尖子班的学生,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意想不到的是,由此开始我经历了一次很特殊的指导教师历程。


一、抑郁逃避的灵魂

       2月份开学后,我们的毕业设计开始启动。第一次见面会时,看到Tim的脸,满脸羞涩、眼神逃避,我突然意识到,和他同班的同学去年就毕业了,他延迟了一年,一定发生了什么特殊的事。Tim告诉我,他休学了一年,因为心理状态的原因,看了医生,服了药,现在好多了,所以今年要回学校来拿学位,需要完成几门剩下的课程项目和毕业设计。第一次聊天,我不太清楚他的具体情况,因此简单沟通了一下情况,并给他布置了一下毕业设计的任务,鼓励他抓紧时间推进,顺利完成学业。

      然而,在接下来的将近两个月中,问题接憧而至。我指导的毕设组共5名同学,每周的毕设进度例会,他来了一次后,就再也不参加。我在开会前给他打电话,他不接,发短信,他总是找一些其它事情,告诉我没有时间过来。我们在毕设群里,要求定期上传到毕设系统的材料,他从来不回应,就像石沉大海一般。我很无奈,虽然有心想帮助他走出困境,但他封闭的心让我们很难靠近。


二、过度补偿的孩子

       有一天晚上,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告诉我她是Tim妈妈,是偷偷翻Tim的手机看到我的联系方式的。他感到Tim最近状态不好,不知道学习方面进展怎么样,所以偷偷打电话给我。那次电话谈了一个多小时。Tim妈妈很着急也很健谈,从Tim抑郁生病一直谈到Tim小时候的事情,让我对Tim的情况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Tim是家中的老二,他还有一个姐姐。爸爸长期在外打工赚钱养家,因此从小到大基本是妈妈和姐姐陪伴。由于家庭环境也不好,周围亲朋好友也不是特别看得起他们家。Tim的妈妈从小就教导他:努力读书,争口气。Tim话不多,但他妈妈则相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很健谈外向,在家里的谈话中估计一直是主导地位。或许受到出生次序与家庭环境的影响,Tim从小表现得非常要强,很像阿德勒所谈到的“小儿子”的野心,读书很用功,成绩也一直很好,因此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南大学,并且进入到了录取条件严苛的尖子班,一切似乎进展都很完美。  

      然而,进入到大学生活后,Tim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首先,他慢慢觉得自己不喜欢土木工程专业,但是转专业没有成功,于是开始有些消沉。更为严重的挫败来自于情感打击,他暗恋一位同班女生一年多的时间,表白后遭到拒绝,于是陷入了崩溃式的抑郁。不过,后来我从Tim的同学中了解到,其实Tim从一进校开始就表现得思想不太合群和较为偏执,恋爱失败只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观点来看,Tim从小深受自卑感的困扰,并长期采取了过度补偿的方式,始终处于一个紧绷、不被倾听、竞争感远大于合作感的压力状态之中。进入到大学新环境和面临情感失败新挑战后,过分膨胀的野心难以被自身能力和境况满足,于是产生崩塌式恐惧,开始逃离让他产生自卑感的真实环境。


三、倾听与同理的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Tim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再拖延就只能延迟到明年毕业,这对于他或许又是一次沉重打击。我和Tim妈妈沟通,让她再尽量带Tim来见我一次,做最后一次的努力。终于,在五一劳动节刚过,Tim和妈妈再一次来到了我的办公室,他的脸上仍旧透着羞涩,眼神中除了茫然,还多了恐惧。我知道这是最后的一次机会。

       刚坐下来,Tim的妈妈又开始滔滔不绝,讲到Tim之前休学后状态已经好了很多,开学后可能有些课程和毕设压力,觉得有些难度,所以状态又不是很好了。然后又不断安慰Tim,认真听老师的去做,只要毕业了拿到学位证,以后什么都会好了。。。Tim在旁边只是茫然地一会看看我,一会看看他妈妈,一言不发。我意识到,需要一个和Tim单独沟通的机会,于是支开了他妈妈,尝试用自己并不熟练的P.E.T.倾听和同理,这应该是Tim目前最需要的。那次交谈总共有一个多小时,大概的谈话过程和细节如下:

      我:看起来毕业设计给了你很大压力。

      Tim: 嗯。

       我:休学了一年,很多专业知识都生疏了。

       Tim: 嗯。

       我:我理解,这确实是一个蛮大的挑战。

        Tim抬头看看我。

        我:所以你有些害怕来见我,对于毕设比较恐惧。

        Tim再次抬起头,眼睛有些湿润,说:“我就是一想到这些事情,胸口就好闷,喘不过气。”。我递给他几张纸巾,然后陷入沉默。

        我:你现在觉得最让你放松的事情是什么?

         Tim迟疑了一下,咧着嘴一丝微笑,说:“回老家和9岁的小侄子玩。”

         我:你觉得和小孩子玩很安全,很放松。

         Tim想了想,点点头。沉默了片刻。

         Tim: 我还喜欢在网上看人下象棋。我自己上大学后刚学,下的不好,就喜欢看。

         我:所以你对下棋挺感兴趣的,看棋能学到不少东西。

         Tim 点点头。

         我:如果毕业后,你想做些什么?

         Tim:我想从政,做个政治家,就是做政策研究的那种,觉得能够通过政策影响社会发展。不过我知道不太现实。

       我:看来你对政治挺感兴趣的,也很关注社会问题。

       Tim:还可以吧。就是不喜欢土木工程专业,觉得都是经验公式,没什么意思。我很喜欢数学和物理,但转专业没转过去。

       我:确实,学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是挺辛苦和难受的。

       Tim再次留下了眼泪,我又递给他几张纸巾。

       当时,我对Tim的倾听和同理大概到这时候就结束了。因为后面毕设时间紧迫,我希望能够将与他的谈话导向合作,毕竟毕设这个现实又紧迫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四、合作—走出自卑情结的关键

       感觉到Tim在我面前放松了之后,我开始引导他面对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你感觉毕业设计的任务很多。

       Tim:嗯,不知道怎么开始。

       我:我有一个建议,你想听听吗?

       Tim:是什么?

       我:合作。

       Tim有点疑惑。

       于是我开始和他分享阿德勒那本心理学著作《自卑而超越》。我在分享的时候,没有特指针对他,我是以“泛我”的方式描述的。我谈到,自卑感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只是每个人由于成长经历和遭遇不一样,表现的方式和程度不一样,尤其在有些特殊的阶段和时期会表现得更明显和强烈一些,这时候称之为自卑情结。自卑感让我们很紧张也不舒服,所以需要通过优越感补偿。而补偿的方式分为三种:消极逃避型补偿、过度竞争型补偿和积极合作型补偿,其中积极合作型补偿是最优的补偿方式,因此阿德勒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对他人保持兴趣,与他人合作。通过社会合作,可以让我们获得健康的优越感,帮助我们走出自卑情结,战胜面对的困难,保持生命的活力和热情。

       当我在分享的时候,我看到Tim的眼睛里越来越闪着光芒,我感到他能理解我分享的内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认同这样的理论。因此,当我分享完阿德勒的“自卑而超越”理论时,Tim开始向我发问。

        Tim: 那现在我应该怎么合作?

        我:我办公室还有一张空位子,如果你愿意的话,每天可以在这里做毕设。如果我在的话,我可以和你一起来看看怎么把毕设往前推动。如果我不在办公室,我会安排研究生帮助你一起。但主体一定是你做,我们可以给予你必要的协助。

       Tim: 还来得及吗?

       我:毕设任务虽然不少,但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多。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今天可以尝试开始第一步看看。

       Tim想了想:那我试试吧。


五、激动人心的变化

        在那次谈话后的三周内,Tim除了补修其他课程,基本上都到我的办公室。虽然我经常因为工作、出差或家庭事情,不能每天协助他,但我尽量安排研究生与他一起,给予一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研究生给我的反馈:Tim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越来越认真和投入。

        在这三周内,我看到了Tim可喜的变化。以前,他到我办公室,看到我或其他学生总是逃避的眼神,麻木茫然的表情,还有无所适从的紧张感。现在,他的脸上慢慢挂起了微笑,会在办公室开始主动和我的研究生打招呼,有时候也帮忙烧烧开水,摆摆桌椅。最重要的,每次我在办公室时,他会主动和我谈毕设遇到的问题,还问我后面进度这样安排可不可以。前天,发生了令我惊讶的一件事。

        Tim问我:毕设最后答辩还有多久。

        我回答:还有两周时间吧。

        Tim:我刚刚完成计算内容,两周画图是不是很紧张。

        我:如果画图要完全从零开始确实很紧张,但我们规则上允许先由设计软件生成初步图纸,再依据计算内容进行必要修改,这样时间是够的,只是这样拿不了很高的分数,但只要资料齐全,通过没问题。

        Tim又问:其他同学从零开始画,画了多久?

        我回答:大概画了一个月左右。

        Tim想了想说:那也还好,那我抓紧点,先将一半的图纸从零开始画吧,后面一半如果实在来不及就软件生成后我尽可能多修改一些内容。

      当时,我很惊讶。其实Tim一直是一个对自己要求较高的孩子,是很要好的孩子,甚至可以说Tim是有明显的完美主义倾向。只是没有倾听与同理的流动,太多的过度补偿,太多的恐惧,消耗了他的生命,让他害怕面对失败,这也是很多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造就的完美主义孩子的通病:面对挑战,选择逃避,没有开始似乎就没有失败,用虚拟的优越感消极补偿令自己紧张的自卑感。


六、结 语

      每个人都会有被自卑感困扰的时候,每个人也都会有消沉低落的时候。当我们尝试用P.E.T.看待身边的人,看待自己,或许,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倾听、同理与合作的世界。这个世界不像童话中那么美好,但也不像我们有些时候想象中那么可怕。更重要的是,你有选择的权利,可以改变自己,进而可能在无意中帮助到别人,最后可能对这个世界产生哪怕是一点点积极的影响,这或许就是阿德勒所说的“生命的意义”:奉献与合作,而P.E.T.,就是你选择的权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