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一个人的时光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9644/90cecd346ab10748.jpg)
热闹有两种,
一种是充实和丰富,一种是鸡飞狗跳。
苍白也有两种,
一种对能量的珍惜与节约,一种是荒凉与空洞。
——刘瑜
诸富祥彦的《独处:安顿一个人的时光》里这样描述独处:
不和他人比较,拥有独处的时间,和自己的内心深度联结,沉浸在自己寻找到的某件事情中,达到忘我的状态。如此,一个人就能过上真正充实的生活。
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中都要面对独自一个人的生活。
在当今网络充斥,短视频泛滥的洪流中,孤独是常态,我们面对的孤独大体有三种:没有伴侣,没有知己,因缺少必要的联结而感受到的孤独。
这是受生活逼迫而生的非选择性孤独,一个人生活,认为既然已经一个人了,那不妨就尽情享受自己的时间吧,这也是一种选择性孤独。
远离尘世喧嚣,一个人在静默中深刻直面自己内心“存在的孤独”,这是希求自由和解放而陷入的选择性孤独。
作者从社会现象和人的精神角度带领我们认识孤独,从心理学和哲学角度向我们展现了独处的意义。
不必美化孤独,更不用去刻意追求孤独,把人生的装扮出病态凄美的调性。
如果我们可以在孤独中生出一种坚定的直面内心的力量,就能开辟出生机盎然的心灵花园。只有学会了更好地独处,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生。
任何人,无论在什么时候只有拥抱变化,努力成长,才能够让自己做好准备,不断自我强化和蜕变。
因为在思危、思退、思变的过程当中,恰恰是认识自己,了解社会,顿悟人生的关键时刻。
躺平太久,是会被收走天赋的。
每个人都在不停改变,所以任何关系都有可能渐行渐远。
要接受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若两人能够接受彼此的变化,当然完美。
若不能接受,就好聚好散。
人心难测,一个人的一番好意被另一个人曲解成另有目的,到底是谁心里有鬼?既然道不同,那就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从此就一别两宽各自生欢。
身不能至 心向往之
十天之前认识教育行走,缘于《公益写作课程来了,一起做教育飞翔者吧》,甚至不知道进行到了第几届,我确确实实是在七月二十号那天关注的《醒师网》,通过公众号里陆续了解了教育行走,才发现身边这么多优秀的同行。
收到公益课程参加通知已经是十一点了,赶紧查询高铁票,已经没有了二等座,一等座六百三十元,晚上十点四十到达长沙南,纠结的不是这些,而是囊中羞涩,这已经是这个暑假放弃的第三个课程学习(九江学院邀请我去参加阅读写作分享,厦门儿童阅读指导师中级课程研修)了。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经济匮乏,捉襟见肘的日子仍然在持续不断。如若不是阅读写作为生活增添几分姿色,生活早已经是一地鸡毛了。前几年自费学习说走就走,这几年生活的变故,已经让我彻底失去了这个勇气和魄力,只有在网上捡拾一些免费公益课程参加学习。
虽然不能花大额出去学习,但是书还是照买不误,身体不能抵达的地方,那就去书中追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