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儿时的记忆
——读《钱本草》有感
小的时候,自己一个小小的愿望没有实现,就会同父母争辩,认为他们不喜欢自己,然而你怎能理解父母的无奈?
小学的时候,自己吃了一顿米饭,就感觉自己很幸福,笑话别人吃玉米面,殊不知明天自己也会吃玉米面,但你可以不管这些,因为你只在乎今天,根本看不到明天那么遥远。
初中的时候,穿一件新衣服,就愉悦地到处乱走,显示自己的漂亮,求得别人的夸奖,殊不知由于自己的不懂事,给父母带来多少麻烦。
高中的时候,如脱缰的野马,四处狂奔,毫无志向,认为自己干啥都不会饿死,因为有父母的爱,所以无所顾忌。
是什么改变了这些问题,答案是一本书或者是一个老师,亦或是一件事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其实、每个人都很难改变或摆脱出身、父母、兄弟、姐妹、家庭。如果将这些比作人的五脏六腑,感觉这些就是身体的一部分,完整无缺,便会心平气和、顺其自然。
然后,如何本能自然地去接受他们,这就像一个脾气不好的人,大多数是心脏出现了状况,同样道理,爱生气胁下痛的病人,大多数是肝脏出现了状况,特别好动的人,缺乏维生素E,神经不算太好,比如神经衰弱等等,去卫生间时间过长,那大多是脾脏太弱造成的。追求其原因?大多同情绪和性格有关,他们互相作用,相辅相成,五脏六腑之中,只要有一个器官出现状况,其余器官便会相互配合,做出调整,协调统一。
这难道不是同一个家庭的运转极其相似吗?所谓情同手足、肝胆相照、家国情怀,不也正是这个道理吗?
然而,钱是什么?味甘、大热、有毒。它是一方中药,亦是一剂良药,本是调整五脏、疏肝解郁、利胆通肠、化干戈为玉帛之物。但是,迷失者拥有它,会大热而无甘甜之感。贪婪者拥有它,只积不散、水火相克、损心丧志、必生灾害。只散不积、定有困厄之患,一积一散谓之道。
积善成德为之义,礼贤下士为之礼,支出有度为之信,普及大众为之仁,不伤五腑为之智,以此方法服用,可滋润五脏六腑,解除饥渴,通达气血,方可延年益寿。
到那时,百花齐放、色彩斑斓。心平气和、喜气洋洋、万事通达。
![](https://img.haomeiwen.com/i26055225/77492447ac21f4d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