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长1000问嘿,girl~想法

你永远无法哄睡一个想要改变的人

2017-01-05  本文已影响97人  陈sir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沉睡的人,同样,你也永远无法哄睡一个想要改变的人。

今天连岳先生的文章说的是「一个人改变是源于他想改变」,就像他文中说的:「不是我改变了你,而是恰好想改变的你,碰上了我说出你心里的话。」

不得不承认再一次击中内心,这种相遇的美好。

是的,所有的改变均源于自己想要改变才有出路,不然都是做无用功,还会有反作用。

曾经也年少轻狂,在学校的时候,经常有同学找我聊聊心里话,曾经也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一套又一套看破红尘的「知心话」,谁让我看得开呢?

现在想想,当时的心里确有一种改变他人或成功改变他人的「邪恶」的成就感与优越感在作祟。

后来,慢慢地发现,不管自己说得多好、多么有道理、多么鼓舞,不想改变的始终没有任何改变。

反而是自己也开始慢慢地抱怨起来了,抱怨为什么TA就是这么轴呢?怎么就不明白我的苦心呢?这个社会怎么怎么样?现在的世道就这样了云云。

再后来,工作后,因为职业的关系,每次培训上完课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里,偶尔也会抱怨现在的后生啊,没有当时我们那么听话、好学、踏实、抗压等等。

现在想想,这也是讲台带来的优越感又在作祟了。

没错,看起来,是怀着一颗「好心」,想着能否更多地改变他人,看似是菩萨热心肠;其实只不过是邪恶的「开导(说服)他人改变」的优越感或是「成功改变他人」后所带来的成就感,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帜在指点别人的人生罢了。

细细想来,这样的初心多么可怕,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邪恶之心,就敢去随意指点别人的人生;

又是多么可悲,指点到最后只能心生怨气,抱怨社会风气、世风日下、年轻人浮躁、不踏实等等。最后,既没有成功改变他人,也没有得到满足感,还给自己带来几许烦恼,何必呢?

想想当年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竟然还干了不少,竟然还乐在其中,可笑至极。

到最后,发现自己也开始改变了,不是变好而是变成爱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话,开始各种抱怨;其实只不过是自己无能的表现以及无能的借口罢了。

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别人眼中这么正能量满满,整天跟打了成吨鸡血的人,说再多也无法改变别人呢?

原来关于改变还有学者专门研究了一个公式,这才是最深的套路。

贝克哈德变革公式是理查德·贝克哈德与戴维·格雷彻共同提出的描述组织变革条件的变革方程式,也用来解释个人改变。

公式:D * V * FS > R

Dissatisfaction:对现状的不满
Vision:未来的愿景
First Step:第一步实是践
Resistance to Change:变革阻力

如果D、V、F三个因素其中为一个0,那改变的行动力也为0,就不会有所改变;故若想要改变,D、V、F三个因素的乘积要大于变革阻力R,才有发生改变的可能,否则,其他一切都是徒劳。至于如何让这三个因素乘积大于变革阻力,有很多方法和套路,想要改变的伙伴可以自行去学习一下,如果不想改变,这里说再多也无用。

公式本身已经告诉我们:连这公式有疑问都不去了解清楚,就压根没想要改变嘛。
只是因为还不够痛吧,痛了自然就去改变了,谁痛谁改变,谁痛谁行动。

这也只不过是方法而已,最终还是源于自己,如果你想要改变了,九头牛也拉不住。

学习了生涯咨询后,我就大彻大悟,不要想着去如何改变别人,我是没办法改变谁的。

和更多的人聊天后,谁也不可能改变谁的人生,唯一能做到的不过是:「用我的生命状态去影响另一个生命状态。」

菩萨心肠无须有,见不得别人不好;
上帝心态不可有,见谁不好都想救。

因为一不小心,邪恶的优越感或成就感又要作祟了。

天助自救者。

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虽说没有自我行动改变着自己,其实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改变。

因为,哪怕我们自己没有主动改变,可周围的人、事、物都在发生改变,不过是「被改变」了罢了。只不过是变更好或变更差的区别。

我们时常会因为一些人、一些事而开始改变自己,让自己改变更好。
所以,也不用着急,只要开始改变了,一切都不晚。

尽管投身于自己的改变中,想欲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
生命是一场又一场的遇见,愿遇见的你之时,是最好的你。

2017年,一起改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