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大声说话
01
一个不足两岁的小女孩,红扑扑的小脸泛着黑,她好奇地要去拧公共厕所间的小水龙头。身后一串雷响,你去摸那个干啥,净是水,淘气地很……那是她的奶奶,急急忙忙跟进来,边数落她边去往里面找空的卫生间。试了两个门,不巧都锁着,那个奶奶进到残疾人隔间,小女孩不见了奶奶急得直哭,拍着厕所门使劲地喊着奶奶,虽口齿还不清楚,但那一刻她的奶奶不在眼前,她仿佛掉进了不安的世界里。里间的奶奶却是极为不耐烦地喊着,拍啥拍,拍啥拍……走出来时对着小女孩还是一阵咆哮推搡。
02
“这个3没有写好,重新写。”
“妈妈, 你帮我擦,我写。”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哼,我就不写。”
“你要是不好好写,我就给你撕了,重新写。”
“你不要大声跟我说话。”
妈妈平复语气,你这个3就写的很好,最好,来照着这个来写。
孩子脸上露出笑容,认真写了起来,写完后抬脸看着妈妈,期待她的肯定。
03
上课不准趴在桌子上。
你不要管我,我不想学语文。
我的课堂不允许趴着睡觉。
……
第一个场景发生在公园公厕里,火爆脾气的奶奶全程喊叫,尚不能表达清楚的孩子只能“忍气吞声”,毕竟那是她的奶奶,她此刻的天。
第二个场景是我辅导姑娘作业的日常。
第三个场景是中学的课堂。青春期的孩子倔强而任性,时不时要点燃老师的怒火。
对于第一个场景,我为那孩子“揪心”,若她的奶奶平素就这样说话,她该多么无辜而无措。原生环境给予她许多的戾气和被嫌弃感,长大后的她会有足够的自信面对一切吗?
对于第二个场景,我仿佛看到了多数家长辅导作业时的火冒三丈,但其实,好好说话的力量更强大,如果你控制了语气,换以严厉的眼神,不时的表扬,那效果也许更好。
第三个场景,对于老师来说都很熟悉,接下来的战争场面可自行脑补,这两日读到建芳老师的文章,初到新学校管理二年级学生,尝试爱与劈头盖脸的训斥共存,自己不免苦恼,我想到这对于我来说何尝不曾是放在心里的坎儿?千差万别的学生个性是我们面对教育的常态之一,我们无法选择不教哪种学生,教哪种学生,我们能控制和改变的变量只有自己的心态。佛系不可取,只有不断修炼,自我提升,在磨砺中去除心灵的种种枷锁。
我也常思,教育自己的孩子学知识、规则时与管理学生同理,练练变脸的艺术,用严厉的眼神震慑调皮、不服从的他比训斥的语言更有用,毕竟视觉的速度比听觉来得快。但更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状态,让智慧在不经意间显现,也许阅读是去除一切烦恼的根源吧!到书中寻找智慧,在书写中明晰心性,在与他人的沟通中开拓生活切面,在日常中沉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