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东京看樱花,还可以看……

2020-07-05  本文已影响0人  丙丙liu

去年年底,被种草了几个正在东京举办的特展,于是在一个没有🌸樱花🌸盛开的季节,去了一趟东京。

受到一位大佬朋友的启发,突然想记录一下自己在东京的足迹👣以及看待事物的视角👀和感受🧡,于是有了这篇小作文。

在这篇小作文里,我会把去过的美术馆以及看过的部分作品列举出来,其中会包含西方艺术文化的简单介绍以及我个人的观展感受。由于本人是业余的,如果有专业的同学点了进来,对于不准确的描述,欢迎指正👏


在日本,特展是不允许拍照的,所以比较遗憾,我没有拍摄任何一张展品的照片。不过,每一座美术馆的建筑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它们展现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同样值得被相机📷记录。

第一个展览展出的是印象派作品:包含了这个派系各大画家的知名作品;

第二个展览是梵高展:征集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海牙市立美术馆等10个国家和地区,25家博物馆的作品,可以一次性看到这么由多地方汇集而来的画作,感觉非常值得;

第三个展览是哈布斯堡展:本展是纪念日本与奥地利建交150周年的特别展,展品主要展现了该家族的由来、历史以及涉及到的重要成员。


展览1:魅惑の印象派

地点1:东京都美术馆

东京都美术馆  右侧是展览海报 馆外的环境 馆内彩色的椅子

一提到印象派,大家马上会想到莫奈(Claude Monet),然而,印象派的开山鼻祖是却是另外一位和莫奈的名字相像的前辈——马奈(Édouard Manet)。

这次展览,展出了他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

网图:《草地上的午餐》

这幅画当时引起的争议非常大,具体的细节我就不说了😂,大家在网上都可以找到。

马奈的这幅画摒弃了人们沿用了的几百年的画法,之前的艺术家都是“宅男”,足不出户,一般只在有固定光源的室内画画,明暗面和交界线会非常明显。而《草地上的午餐》中的人物是真正处在自然光下的,马奈弱化了对事物的细节和轮廓的描绘,用鲜艳的色彩来营造阳光下的世界,他对于光和色彩的处理为西方艺术流派开启了一个新方向。

马奈促进了印象派的萌芽,后续更具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画家有莫奈、雷诺阿、毕沙罗、德加、巴齐耶、欧仁不丹等,下面是这个展览上我最喜欢的几幅作品:

马奈《Young Girl on the Threshold of the Ganden at Bellevue》

网图:《Young Girl on the Threshold of the Ganden at Bellevue》

莫奈《Vase of Flowers》

网图:《Vase of Flowers》

欧仁不丹《 the Beach at Trouville》

(网上的图色彩有点失真,所以用我在美术馆买的明信片代替吧)

明信片:《 the Beach at Trouville》

德加:《Two Dancers on a Stage》

网图:《Two Dancers on a Stage》

印象派最明显的特征是朦胧感。有一个对印象派的评论比较准确的描述了这种朦胧感:

“not just as they are,but just as they  appear to be”

(“不是对象本身的样子,而是他们看起来的模样”)

比如画家想要画出一束鲜花,根本不需要去理解鲜花的结构,不用研究花枝的纹理和花瓣的具体形状,只需要画出五颜六色的色块就行,最终人们就能从特定距离看到笔触散发的视觉效果,仿佛阳光照射着它们一样。

在这些作品中,我更喜欢德加的《Two Dancers on a Stage》(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芭蕾舞女的地位非常低微,有人说德加是记录这些女孩儿底层生活的冷酷窥探者。暂且抛开这些猜想,以较为诗意化的视角看待这个作品),画面上穿着白色白蕾舞裙的女孩姿态优美,头戴花环,活泼而不失优雅;作为画面的主体对象,两位女孩偏离了画面中心,这种新颖的构图方式仿佛可以让人感受到舞者的轻盈和灵动。

印象派是最容易理解与欣赏的西方画派,在它诞生之前的艺术,大部分是黑暗而戏剧性的,而之后的艺术通常令人困惑甚至带有荒诞色彩。印象派作品基本都是令人愉悦的,没有宗教的说教意味,没有暴力强烈的感情,不会令人感到不安或者忧伤。画作中视觉上的协调,体现了画家们目之所及的美丽瞬间。

另外,看展的时候一定要拿上美术馆提供的手册,它会按照流派的发展时间线将作品进行分类,这样更利于对作品的理解。

展览作品介绍

展览2:梵高展

地点2:上野の森美术馆

与海报合影的和服奶奶 不起眼的馆牌

梵高,是艺术史上最🐂的IP之一(不排除他戏剧化的生平和拍卖市场的追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绘画的技法其实并不是最精湛的,但他的作品更直白,更通俗,风格独特,用丰富的色彩展现了对生命和自然深刻的感情和体会,感染力十足。

该展展出了梵高在海牙派和后印象派两个时期的作品。

海牙派作品注重写实手法,色彩较为单一暗淡。下面是海牙派的两幅作品:

网图:《the Potato Eaters》 网图:《the Little Goat》

梵高的后印象派画作风格转向明亮、跃动,充满强烈的色彩感。

这幅《麦田》完成于1890年7月10日,据说是梵高的绝笔之作。

网图:《Wheatfield》

在梵高以花为素材的作品中,《向日葵》系列是大家最为熟知的作品,但我更喜欢《杏花》和这次展出的《蔷薇》,没能在网上找到高清图,还是以我买的明信片代替吧。

有人说,梵高画的《向日葵》,“不是Sunflower,是Sunshine,甚至是Sun”,这足以说明画中的情感有多么热烈。而《蔷薇》宁静淡雅,更适合在燥热的夏天欣赏。

网图:《Roses》

梵高除了用旋转的笔法描绘星空,也会用类似的技巧描绘丝柏树和云朵。

网图:《Cypresses》

展览3:哈布斯堡展-华丽一族的600年收藏

地点3:国立西洋美术馆

国立西洋美术馆 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主馆 馆内构造 馆内玻璃窗上的展名

这个展览是围绕哈布斯堡王朝8个主题人物展开的,哈布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urg)是欧洲历史上最强大的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曾统治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王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有最新研究表明,布斯堡王朝最终衰落的原因之一是因近亲通婚)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说法,目前评判出的世界三大名画分别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伦勃朗的《夜巡》和委拉斯凯兹的《宫娥》。在这次展览中,《宫娥》这部作品里的女主角来了,她就是委拉斯凯兹的另外一副作品中的《穿着蓝色礼服的玛格丽特·特蕾莎公主》。

网图:《穿着蓝色礼服的玛格丽特·特蕾莎公主》 网图:《宫娥》

作为一个颜🐶,这次展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霍拉切克画的奥匈帝国皇后伊丽莎白,她就是大家熟知的茜茜公主。虽然这幅画里她的身材比例被描绘的略为奇怪,但也掩盖不住她美丽的容颜,不愧被称为欧洲最美王后😍。

网图:《穿着浅蓝色礼服的伊丽莎白皇后》

除了上面的三个特展,国立西洋美术馆的常规展也值得观赏,展品包含了巴洛克画派(鲁本斯的《睡梦中的两位孩童》),印象派(莫奈的《睡莲》,毕沙罗的《闲谈》,雷诺阿的《树荫下》,西斯莱的《鲁弗申风景》,塞尚的《蓬图瓦兹的桥与堤防》),现实主义画派(库尔贝的《海浪》),巴比松画派(米勒的《春》),后印象派(高更的《海边的布列塔尼少女》,梵高的另一幅《蔷薇》),点彩画派(西涅克的《圣特罗佩港》),立体主义(毕加索的《男与女》)和罗丹的一系列雕刻作品。


下面是我拍摄的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根津美术馆,从藏品角度来说,这两个展馆就逊色多了,但是从欣赏建筑或者风景的角度去看看,还是非常值得的。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是建筑大师黑川纪章生前最后一个杰作。展馆内有两座巨型混凝土建材的锥状建筑体,整体营造了一种现代化的空间氛围,玻璃外墙让自然光线直抵每个展览空间,开放,明亮。

锥形咖啡厅 交错的空间 明亮的大厅

根津美术馆的设计者是著名的建筑大师隈研吾,展厅包围在一个典型的日本庭园内,从里到外如画般流露着日本文化的气质意韵。

走廊 展厅外的亭子 展厅外的池塘

东京另外两个比较有名的美术馆分别是森美术馆三鹰市立动画美术馆,这两个展馆我都没能去成,前者是因为建筑和展览对我吸引力不足,后者是因为我错过了买票时间😂

一整天码了三千多字,不知道下次自己能如此勤快的记录是什么时候了。

最后,给大家介绍两个“无用”的知识:

1、画家中有用情不专的“渣男”,也有用情专一的“炫妻狂魔”,比如莫奈和夏加尔,这两位有不少作品的主角都是自己的妻子。在莫奈给她妻子画的最后一幅画中,右下角留下了他一生当中唯一一个带有❤️的签名。

《临终的卡密尔》

2、前段时间看了毛姆写的长篇小说——《刀锋》。虽然这本书和西方艺术史没有半毛钱关系,但作者为了为了塑造人物,提到了多位艺术家和其作品。据我的不完全统计,作者在这本书里一共提到了11位画家,分别是提香、马奈、莫奈、毕沙罗、雷诺阿、毕加索、格列柯、弗拉戈纳尔、维拉斯奎、马蒂斯和高更(毛姆一定十分热爱绘画艺术,否则也不会写出另外一部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蓝本的《月亮与六便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