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笔记诸子百家

简单说说,今人读《论语》的方法

2020-01-02  本文已影响0人  孤鸿学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好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收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极简方法论》是结合不同经典的特点而总结的具体操作方法,这里并不是说“极简方法论”就是最好的方法,而是要告知广大国学爱好者,读经一定要重视方法的养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下浅谈《论语》读法,以供同好参考。

《论语》是孔门一、二期弟子合编的一部直观表达儒家观念的语录体教科书,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材料。那么孔子究竟说了些什么?早期儒家思想究竟如何?个人认为至少要读三遍才能搞清楚,这已经是最低限度了,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了。

第一遍:通读原文。一定不要看注释,因为注释中夹杂了历代的儒学思想,郑玄、何宴、朱熹、康有为等人的注释往往先解释个别字词的意思,然后再以大量笔力由此阐发开去,洋洋洒洒,发表自己的议论,颇有借他人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之势,这些议论往往结合时事,有的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嫌。故此建议,最好还是看原文,借助工具书,先把句子读通顺,遍览大概而又不求甚解,都不通的可以跳过。

第二遍:提纲携要。通读原文之后,难免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字都认识,句子也理解差不多了,孔子思想的究竟还是不甚明朗。这就需要一个纲领来起到指导作用,全书中出现的儒家概念很多,例如孔子推崇的“礼”、“仁”、“孝”、“恕”等,例如儒家观念中的“温”、“恭”、“敬”。均可单独列出,进行讨论,以《论语》原文解释文中所说的概念,对核心主旨进行梳理。可以参考刘笑敢教授的“数字法”,一共几个“仁”字?一共几个“礼”字?总得整理,分类辨析,什么道理是给谁讲的?除了按“概念名词”整理之外,还可以按照具体事物来整理,求学?修身?治国?从对事情的观点、态度以及方法去探寻早期儒家的价值观和基本思想。

第三遍:场景代入。这需要我们收集一些材料以区分那些是嫡传弟子?那些是再传弟子?他们分别的职业是什么?对话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属于延伸阅读,却对理解语录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按照不同环境,不同语境,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先区分剖析,再统一主旨。孔子讲道理是因人不同而说法各异,须得找出一贯性的内容来。

经典本身是作为沟通自己与圣人的桥梁作用而存在,各家的注解相当于是指路人。我们要对这一点有一个客观的认知,每一位在哲学领域、思想领域有所建树的指路人,都不会客观的把你往圣人本义上去指引,而是指向自己所要讲的道理当中。当然学习注解也没有错,值得注意的是,当内容解释有分歧的时候,需要区分一下,这是孔子的意思?还是朱子的意思?或者是后世什么子的意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