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三)

2024-02-28  本文已影响0人  旭日老师

【原文】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译文】

凡是我军出击不利,敌人出击不利的地域叫做“支”。在“支”形地域上,敌人虽然以利相诱,我们也不要出击,而应该率军假装退却,诱使敌人出击一半时再回师反击,这样就对我方有利。

【感悟】

在这段内容之中,《孙子兵法》并没有对某种具体如“支”形的地形进行形象的描述。而是从两军的形势上来说明这种地形的特点。这就给后人充分的发挥余地。

比如在肥水之战中,两军的形式就有点儿像支形的地形。前秦苻坚的军队当时是骑兵,要乘船过河去攻击东晋的军队,这是不利的。而对于东晋的军队来说也有同样的问题,面对对岸的敌军,对岸的敌军是先锋部队,如果不打败他们,挫伤他们的锐气,等到他们后续的军队越集越多,对于东晋的军队而言是敌众我寡。所以东晋的军队要急于求战,却不能够主动出击,因为主动出击的话,当军队渡到一半的时候,如果前秦军在这个时候出击就会让东晋军队损失重大。

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出现,东晋军队故意用激将法激怒前秦军队,让前秦军队退后一步,自己渡河再跟他决战,这本是前秦军队“令敌半出而击之利”的绝佳机会,但是骄傲自大的前秦军队仗着人多势众并不把东晋军队放在眼里,非常痛快的答应了敌人的要求。东晋反而在渡河之后利用前秦军队后退不整齐的机会,一鼓作气大乱前秦军队,又让间谍大造声势,大呼“前秦军队败了”,不明就里的前秦军队果真兵败如山倒,最后果真就失败了。

在这一仗之中,前秦军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利形势,而东晋军队深知自己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最后东晋军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最后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军队。这就说明了要充分认识地形的重要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